芍药汤
治滞下赤白,便脓血,后重窘痛。
芍药(二两) 当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槟榔(三钱) 木香(三钱) 甘草(三钱)
每服半两,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
【注】滞下起于夏秋,非外因湿暑,即内因生冷,湿蒸热郁酿成。初起腑病,久则传脏,腑病易治,脏病难治。腑者何?病在大肠则从金化,故其色白;病在小肠则从火化,故其色赤。所以赤痢多噤口,以小肠近胃,秽气易于上攻,而为呕逆不食也。脏者何?传心则热不休,下利血水;传肾则利不止,如屋漏水;传脾则水浆不入,吵逆不食。此汤治初病在腑之方也,用当归、白芍以调血,木得、槟榔以调气,血和则脓血可除,气调则后重自止,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若窘迫痛甚,或服后痢不减者加大黄,通因通用也。

- 芍药汤《删补名医方论》
- 芍药汤《医宗金鉴》
- 芍药汤《冯氏锦囊秘录》
- 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芍药汤《妇人大全良方》
- 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芍药汤《妇人大全良方》
- 芍药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芍药汤《妇人大全良方》
- 芍药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芍药汤《外科理例》
- 芍药四物解肌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芍药汤《仁术便览》
- 芍药散《博济方》
- 芍药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芍药清肝散《目经大成》
- 芍药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芍药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芍药汤《医方论》
- 芍药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 芍药汤《时方歌括》
- 芍药黄连汤《仁术便览》
- 芍药汤加芒硝方《医方考》
- 芍药黄连汤《冯氏锦囊秘录》
- 芍药知母汤《妇人大全良方》
- 芍药花茶《茶饮保健》
- 芍药知母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芍药甘草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芍药炙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芍药甘草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 杓《证类本草》
《删补名医方论》
-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正文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续命汤
- 三生饮
- 稀涎千缗汤
- 秦艽升麻汤
- 防风黄汤
- 玉屏风散
- 黄五物汤
- 羌活愈风汤
- 清热化痰汤
- 防风通圣散
- 九味羌活汤
- 活人败毒散
- 柴葛解肌汤
- 升麻葛根汤
- 参苏饮
- 藿香正气散
- 神术汤
- 麻黄加术汤
- 桂枝附子汤
- 栝蒌桂枝汤
- 水解散
- 二圣救苦丹
- 天水散
- 香蒂饮
- 卷(四)
- 黄连解毒汤
- 三黄汤
- 二黄汤
- 三黄石青汤
- 凉膈散
- 竹叶黄汤
- 清胃散
- 导赤散
- 五淋散
- 八正散
- 逍遥散
- 龙胆泻肝汤
- 左金丸
- 泻青丸
- 当归龙荟丸
- 越婢加半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清燥救肺汤
- 麦门冬汤
- 人参清肺汤
- 人参定喘汤
- 人参泻肺汤
- 泻白散
- 阿胶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小半夏汤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外台》茯苓饮
- 卷(五)
- 卷(六)
- 桂枝汤
- 麻黄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葛根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越婢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桂枝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桂枝加大黄汤方
- 小建中汤
- 炙甘草汤
- 枝枝人参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白虎汤
- 白虎加人参汤
- 猪苓汤
- 五苓散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 十枣汤
- 卷(七)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谓胃承气汤
- 更衣丸
- 麻仁丸
- 桃仁承气汤
- 抵当汤并丸
- 栀子豉汤
- 瓜蒂散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丸
- 三物白散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半夏泻心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栀子柏皮汤
- 茵陈蒿汤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