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痰汤

《删补名医方论》书籍目录

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橘红 半夏 麦冬 石菖蒲 枳实 木香 竹茹 黄芩 黄连 南星

水煎,加竹沥姜汁服。

【注】中风有内生、外中二因。内生则因胃浊生痰,志极动火;外中则因形气不固,感召风邪。所以内生者,病必痰迷不语,火发神昏。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歪斜。单发者易治,同发者难愈。然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无力,或肌肉微掣,此营卫受邪,外中之先兆也。如上盛下虚,头眩脚软,神短忽忽,言语失常,此痰火将发,内生之先兆也。医方中预防外中、内生之剂甚多,皆不若羌活愈风,清热化痰二方均以补正为主,除邪次之。故羌活愈风,以十全大补汤为君剂;清热化痰,以六君子汤为君剂也。羌活愈风汤,用人参、苓、草以补气,归、地、芍药以补血,黄 、桂枝以扶卫,麻黄、芎 以调营。湿盛则筋骨痿软,故佐苍、半,防己以除之。风盛则筋骨拘劲,故佐枸、杜、地黄以滋之。病久气必滞,故佐枳壳浓朴以行之。风多从燥化,故佐知、膏、黄芩以清之。更佐诸羌、独辈发散之品,以驱六经之风,是风非汗不除也。

久病风邪之人,若一旬无汗,须加麻黄微汗以和其表。若数日大便不利,更加大黄微利以和其里。春倍柴胡半夏,夏倍知、膏、黄芩,季夏倍防己、术、苓,秋倍浓朴加桂、藿,冬倍归、桂加附子,此皆通塞从时,活变法也。一气一候亦然,假如今日风气大来,是风淫也,则倍防风;热气大来,是火淫也,则借黄芩;湿气大来,是湿淫也,则倍苍术;清气大来,是燥淫也,则倍桂枝皮;寒气大来,是寒淫也,则加炮附子。此又随气候加药法也。清热化痰汤,用参、苓、术、草以补气,木香枳实以利气,橘、半、南星以化痰,黄芩、黄连泻热菖蒲通心,麦、竹清心,姜汁、竹沥通神明去胃浊,则内生诸病自渐愈矣。气实减人参、白术者,恐助热也。气虚减木香枳实者,恐伤气也。痰热甚盛,大便秘实者,此方攻病力缓,又当与礞石滚痰丸相兼服之,大便利,止再服,恐过则伤正也。

若利后数日,仍秘实者,仍服之,是又恐痰热盛而助邪也。其变通加减施治,总在临证者消息之,难以尽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删补名医方论》书籍目录
  1. 清热化痰汤《删补名医方论》
  2. 清热化痰汤《医宗金鉴》
  3. 清热化瘀加抗生素治疗萎缩性胃炎《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4. 清热化湿《中医词典》
  5. 清热解表《中医词典》
  6. 清热法《中医内科学》
  7. 清热解毒《中医名词词典》
  8. 清热法《中医词典》
  9. 清热解毒《中医词典》
  10. 清热保津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1. 清热解毒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12. 清热《证治准绳·疡医》
  13. 清热解毒药《中药学》
  14. 清气为荣《此事难知》
  15. 清热解暑《中医名词词典》
  16. 清气散《普济本事方》
  17. 清热解暑《中医词典》
  18. 清气散《仁术便览》
  19. 清热开窍《中医词典》
  20. 清气凉营《中医词典》
  21. 清热利湿《中医名词词典》
  22. 清气化痰丸《医方论》
  23. 清热利湿《中医词典》
  24. 清气化痰丸《奇方类编》
  25. 清热凉血药《中药学》
  26. 清气化痰丸《仁术便览》
  27. 清热透斑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28.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29. 清热泻火药《中药学》
  30. 清气化痰丸《目经大成》
  31. 清热药《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