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夜光丸
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空中有黑花,及睹物成二,神水淡绿、淡白色者。
天门冬(二两) 菟丝子(七钱) 人参(二两) 茯苓(二两) 甘菊花(七钱)干山药(七钱) 麦冬(一两) 熟地(一两) 肉苁蓉(五钱) 青葙子(五钱) 生地(一两) 枸杞(七钱) 羚羊角(镑,五钱) 草决明(八钱)石斛(七钱) 杏仁(七钱) 蒺藜(五钱) 川芎(五钱)甘草(炙,五钱) 黄连(五钱) 防风(五钱) 枳壳(五钱)乌犀(镑,五钱) 牛膝(七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下。
【集注】罗谦甫曰∶此方为阳衰阴弱,不能升精于目而设,故目科与《千金》磁朱丸并重,治证亦同。然磁朱为镇坠药,此为羡补药。《针经》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于目而为之精。故夫目之精明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者也。若肾肝虚,则阴弱不能敛精以升养神水于内。脾肺虚,则阳衰不能摄阴而浮散神光于外。以致神水宽大,睹物成二。此其治法,其营在肝,其主在肾,其合在脾,能合肾脾之阴而使肝达之,则必能归精于两眸,而继明如昼夜矣。是方先补肾肝,以二冬、二地、菟丝、枸杞、五味、牛膝、苁蓉群队滋阴之品,以之强阴填精,敛气安神养血,此壮水之主,亦所以生水也。复以人参、炙草、茯苓、山药培补中宫,使调合阴阳也。佐之以蒺藜、甘菊、川芎、枳壳、防风行肝达气,青葙、决明子解结散滞,黄连、乌犀、羚角清火泻热。然必取石斛之妙合脾肾者清而行之,要使升精归明之用,脏腑合德专精致一耳。其以为丸者,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

- 石斛夜光丸《删补名医方论》
- 石斛夜光丸《医宗金鉴》
- 石花《千金翼方》
- 石斛散《普济本事方》
- 石花《新修本草》
- 石斛散《备急千金要方》
- 石花《本草衍义》
- 石斛酒《备急千金要方》
- 石花《证类本草》
- 石斛瓜蒌茶《茶饮保健》
- 石花菜《本草纲目》
- 石斛地黄煎《备急千金要方》
- 石花菜《饮食须知》
- 石斛茶《茶饮保健》
- 石花菜《医学入门》
- 石斛《本草图经》
- 石花菜《本经逢原》
- 石斛《滇南本草》
- 石花菜《本草从新》
- 石斛《本草乘雅半偈》
- 石花菜《得配本草》
- 石斛《本草撮要》
- 石花菜《本草便读》
- 石斛《本草害利》
- 石花菜《本草分经》
- 石斛《本草择要纲目》
- 石花菜《本草撮要》
- 石斛《本草分经》
- 石花菜《药性切用》
- 石斛《名医别录》
- 石黄《证类本草》
《删补名医方论》
-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正文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续命汤
- 三生饮
- 稀涎千缗汤
- 秦艽升麻汤
- 防风黄汤
- 玉屏风散
- 黄五物汤
- 羌活愈风汤
- 清热化痰汤
- 防风通圣散
- 九味羌活汤
- 活人败毒散
- 柴葛解肌汤
- 升麻葛根汤
- 参苏饮
- 藿香正气散
- 神术汤
- 麻黄加术汤
- 桂枝附子汤
- 栝蒌桂枝汤
- 水解散
- 二圣救苦丹
- 天水散
- 香蒂饮
- 卷(四)
- 黄连解毒汤
- 三黄汤
- 二黄汤
- 三黄石青汤
- 凉膈散
- 竹叶黄汤
- 清胃散
- 导赤散
- 五淋散
- 八正散
- 逍遥散
- 龙胆泻肝汤
- 左金丸
- 泻青丸
- 当归龙荟丸
- 越婢加半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清燥救肺汤
- 麦门冬汤
- 人参清肺汤
- 人参定喘汤
- 人参泻肺汤
- 泻白散
- 阿胶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小半夏汤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外台》茯苓饮
- 卷(五)
- 卷(六)
- 桂枝汤
- 麻黄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葛根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越婢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桂枝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桂枝加大黄汤方
- 小建中汤
- 炙甘草汤
- 枝枝人参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白虎汤
- 白虎加人参汤
- 猪苓汤
- 五苓散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 十枣汤
- 卷(七)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谓胃承气汤
- 更衣丸
- 麻仁丸
- 桃仁承气汤
- 抵当汤并丸
- 栀子豉汤
- 瓜蒂散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丸
- 三物白散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半夏泻心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栀子柏皮汤
- 茵陈蒿汤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