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附∶茵陈五苓散)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株) 泽泻(一两) 桂(半两)
【注】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腑,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水入则消。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若水盛则水壅不化而水蓄于上,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利也。若热盛则水为热耗,而水消于上,膀胱之津液告竭,致小便不利也。水入吐者,是水盛于热也;水入消者,是热盛于水也。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然小便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表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专在助气化以生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
- 五苓散《删补名医方论》
- 五苓散《内外伤辨》
- 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五苓散《备急千金要方》
- 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五苓散《备急千金要方》
- 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五苓散《备急千金要方》
- 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 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苓散《医述》
- 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苓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苓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五苓茶《茶饮保健》
- 五苓散《儒门事亲》
- 五灵脂丸《妇人大全良方》
- 五苓散《目经大成》
- 五灵脂《本草乘雅半偈》
- 五苓散《医方考》
- 五灵脂《药性切用》
- 五苓散《医方考》
- 五灵脂《外科全生集》
- 五苓散《医方考》
- 五灵脂《本草撮要》
- 五苓散《医学心悟》
《删补名医方论》
-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正文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续命汤
- 三生饮
- 稀涎千缗汤
- 秦艽升麻汤
- 防风黄汤
- 玉屏风散
- 黄五物汤
- 羌活愈风汤
- 清热化痰汤
- 防风通圣散
- 九味羌活汤
- 活人败毒散
- 柴葛解肌汤
- 升麻葛根汤
- 参苏饮
- 藿香正气散
- 神术汤
- 麻黄加术汤
- 桂枝附子汤
- 栝蒌桂枝汤
- 水解散
- 二圣救苦丹
- 天水散
- 香蒂饮
- 卷(四)
- 黄连解毒汤
- 三黄汤
- 二黄汤
- 三黄石青汤
- 凉膈散
- 竹叶黄汤
- 清胃散
- 导赤散
- 五淋散
- 八正散
- 逍遥散
- 龙胆泻肝汤
- 左金丸
- 泻青丸
- 当归龙荟丸
- 越婢加半夏汤
- 小青龙加石青汤
- 清燥救肺汤
- 麦门冬汤
- 人参清肺汤
- 人参定喘汤
- 人参泻肺汤
- 泻白散
- 阿胶散
- 二陈汤
- 温胆汤
- 小半夏汤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外台》茯苓饮
- 卷(五)
- 卷(六)
- 桂枝汤
- 麻黄汤
- 大青龙汤
- 小青龙汤
- 葛根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越婢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芍药甘草附子汤
- 桂枝甘草汤
-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桂枝加大黄汤方
- 小建中汤
- 炙甘草汤
- 枝枝人参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白虎汤
- 白虎加人参汤
- 猪苓汤
- 五苓散
- 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 十枣汤
- 卷(七)
- 大承气汤
- 小承气汤
- 谓胃承气汤
- 更衣丸
- 麻仁丸
- 桃仁承气汤
- 抵当汤并丸
- 栀子豉汤
- 瓜蒂散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丸
- 三物白散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半夏泻心汤
- 旋复代赭石汤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栀子柏皮汤
- 茵陈蒿汤
- 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