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推求师意》书籍目录

《内经》无有,始于《金匮要略》,奔豚条有惊怖,继云惊恐,可见惊怖即惊恐怖惧也。恐亦惧也,凡连称惊恐者,以一阴一阳对待而言。如喜怒并称者,喜出于心,心居在阳;怒出于肝,肝居在阴。志意并称者,志是静而不移,意是动而不定。静阴也,动阳也。惊恐并称者,惊因触于外事,内动其心,心动则神摇;恐因惑于外事,内慊而精怯。《内经》谓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恐则精怯,怯则上焦闭,闭则气外,外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又谓尝贵后贱,尝富后贫,悲忧内结。至于脱营失精,病深无气,则洒然而惊,此类皆病后,从外事所动内之心神者也。若夫在身之阴阳盛衰而致其惊恐者,则惊是火热躁动其心,心动则神乱,神用无方故惊之。变状亦不一,为惊骇,为惊妄,为惊狂,为惊悸等。病恐则热伤其肾,肾伤则精虚,虚则志不足,志本一定而不移,故恐亦无他状。《内经》有惊病之邪,有火、热二淫,司天在泉,胜复之气,有各经热病所致,有三阳积并,有气并于阳,皆为诸惊等病,故病机统而言曰∶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也。于恐病之邪者,有精气并于肾则恐,有血不足则恐,有少阳入阴,阴阳相搏则恐,有胃热肾气微弱则恐,有肾是动者恐。然于肝之惊恐互作者,以其脏气属阳,居阴纳血藏魂,魂不安则神动,神动则惊;血不足则志慊,志慊则恐。故二者肝脏兼而有之。似此之类,于火、热二淫并湿属感邪之外,其余惊恐皆因气之阴阳所动而内生也。惊恐二病与内外所因治法同乎?异乎?曰∶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治当分阴阳也。心为离火,内阴而外阳;肾为坎水,内阳而外阴。内者是主,外者是用,又主内者五神,外用者五气,是故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及乎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承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定其志;不然,则神摇不安于内,阳气散于外,志感于中,阴精走于下。既有二脏水火之分,治法安得无异?所以惊者必先安其神,然后散之则气可敛,气敛则阳道行矣;恐者必先定其志,然后走之则精可固,精固则阴气用矣。于药而有二脏臣君佐使之殊,用内外所感者,亦少异会外事惊者。张子和谓惊者平之,平有二义∶一云平常也,使病者时时闻之,习熟自然不惊;一云此固良法,不若使其平心易气以先之;而后药之也。吾谓内气动其神者,则不可用是法,惟当以药平其阴阳之盛衰而后神可安,心可定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推求师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推求师意》书籍目录
  1. 《推求师意》
  2. 步引《中医词典》
  3. 钚铫《中医词典》
  4. 步态检查《康复医学》
  5. 《中医词典》
  6. 步态分析系统《康复医学》
  7. 部(自肩至肘曰)《外科大成》
  8. 步态辨病《常见病自测》
  9. 部骨陷《中医词典》
  10. 步廊《针灸学》
  11. 部色主病提纲《望诊遵经》
  12. 步廊《中医词典》
  13. 部位《冯氏锦囊秘录》
  14. 步廊《针灸大成》
  15. 部位《医述》
  16. 步郎《中医词典》
  17. 部位《类经》
  18. 步法三种《类经图翼》
  19. 部位《证治准绳·幼科》
  20. 《中医词典》
  21. 部位《张氏医通》
  22. 布指《中医词典》
  23. 部位《脉理求真》
  24. 布指《中医名词词典》
  25. 部位《医学真传》
  26. 布针《证类本草》
  27. 部位《伤寒指掌》
  28. 布针《中医词典》
  29. 部位歌《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30. 布氏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31. 部位吉凶《景岳全书》

《推求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