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灵兰要览》书籍目录

经云∶秋脉者,肺也。秋脉不及则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其治法则生脉散之类是也。李明之云∶腹胀彭彭而喘,胸膈满,壅盛而上奔者,于症用药方中多加五味子人参次之,麦门冬又次之,黄连少许。如甚则交两手而瞀,其真气太虚也。若气短加黄 、五味子、人参。气甚去五味子、人参,加黄芩荆芥穗。冬月去荆芥穗,加草豆蔻仁。仲景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以麦门冬汤主之。用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四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火气咳喘。又∶热淫所胜,病寒热喘咳,宜以人参、麦冬、五味子救肺,喘有虚实之分,须细辨之。生脉散乃热伤气虚而设。童便黄柏降火。

本事方》治咳嗽上喘急,以人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投新水调下一钱。昔有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不含。俱走三五里许,其不含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乃人参之力也。楼全善治一妇人五十余岁,素有痰嗽,忽一日大喘,痰如泉涌,身汗出如油,脉浮而洪,似命绝之状。速用麦门冬四钱,人参二钱,五味子一钱五分,煎服一帖,喘定汗止,三帖后痰亦渐少。更栝蒌仁白术当归芍药黄芩各一钱,服十帖而安。

喘而无汗烦躁,脉浮大者汗之。喘而有汗腹满,脉沉实者下之。喘有内外感伤之别,外感烦躁无汗而喘者,宜汗。腹满有汗而喘,脉沉实者,宜下。仲景云∶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又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一两,半夏八两,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主之。(肺胀,咳而上气者,水寒之标邪也。治以小青龙汤平其冲气。况方中安内攘外,各尽其妙。余仿其法,以治寒嗽,莫不有桴应鼓之效也。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钱,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用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煎服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喘而自汗,腹满便秘,气口脉大于人迎,下之无疑。外此则不宜轻下也,罗谦甫平气散可用。仲景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三两,石膏如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分二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微利即愈。痰多者,亦气短而喘,须察其平昔,非因劳倦气脱之症而发,脉浮滑而大,咽喉不利,四七汤甚效。气郁痰凝,俗名梅核气是也。仲景治妇人胸中如有炙脔,用半夏浓朴汤,即此是也。如是风痰,可用千缗汤,半夏七个煨四片,破之。皂角去皮尖二枚,甘草炙一寸,生姜如指大,水一碗煎,去半顿服。 又治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如夏月有此症,为大热也。盖此症随四时为寒热温凉,宜以酒黄连、酒黄柏、酒知母各等分,为细末,熟汤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之,仍多饮汤,服毕少时,便以善膳压之,使不得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逆也。冲脉上干逆气不降之故。平居则气平和,动则气促而喘者,亦冲脉之火,宜用酒黄柏,酒知母之属。凡泻气下痰定喘之药,施之形实痰多者为妙。降气行痰之药,损人真元,正虚者宜审。若一切虚症,及脉浮大,按之而涩者,下之必死,须谨之。阴虚而喘,脉弱而涩,四肢寒者,去死不远,慎勿下之。宜用人参、麦门冬、五味、当归生地、童便、竹沥之属。《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汉防己茯苓之属主之。又云∶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阳明径道壅塞,则其气不能从道,故不卧矣)《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熟半夏、橘红之属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重订灵兰要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重订灵兰要览》书籍目录
  1. 《重订灵兰要览》
  2.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3. 《医学传灯》
  4. 《杂病治例》
  5. 《医学纲目》
  6. 《产鉴》
  7. 《医学纲目》
  8. 《中医词典》
  9. 《医学纲目》
  10. 《医理真传》
  11. 《医宗金鉴》
  12. 《育婴家秘》
  13. 《续名医类案》
  14. 船虹《名医别录》
  15. 《续名医类案》
  16. 船虹《证类本草》
  17. 《续名医类案》
  18. 船虹《新修本草》
  19. 《医学入门》
  20. 船虹《千金翼方》
  21. 《医述》
  22. 船底苔《得配本草》
  23. 《医述》
  24. 船底苔《证类本草》
  25. 《医述》
  26. 船底苔《食疗本草》
  27. 《杂病广要》
  28. 船舡《本草经集注》
  29. 《证治准绳·幼科》
  30. 传足经不传手经《医述》
  31. 《证治准绳·幼科》

《重订灵兰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