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诸血证

《重订灵兰要览》书籍目录

撄宁生《卮言》云∶古人言诸见血非寒证,皆以血为热迫,遂至妄行,然皆复有所挟也。或挟风,或挟湿,或挟气。又有因药石而发者,其本皆热,上中下治各有所宜,在上则栀子黄芩黄连芍药犀角蒲黄,而济以牡丹皮生地黄之类。古人云∶有冒风寒,正以阳明火邪为风所扇,而血为之动,中间有桂,取其能伐木也。若苍术地榆白芍药之类,而济以火剂,大肠血以手阳明火邪为风为湿也,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如黄连黄芩、芍药、柏皮荆芥防风羌活之类,兼用鸡冠花,则又述类之义也。血溢血泄诸蓄妄症,其始也,余率以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以折其锐气。(凡初期骤然吐血,亟宜快药下之,折其锐气。若日久正气已虚,法当调摄。

仲景云∶亡血虚家,不可下是也。)而后区别治之。虽往往获中,然犹不得其所以然也。后来四明,遇故人苏伊芳举曰∶吾乡有善医者,忘其姓字,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积,则以妄为常,曷以洁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余闻之愕然曰∶名言也。昔之疑,今而后释之矣。

又云∶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蓄则为胞胎,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其产育为恶露,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其蕴而为乳,则无腹下漏而为月矣,失血为血家妄逆,产乳妇人常事,其去其生,则一同也。

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施之于蓄妄之初,亡血虚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失之后。又云∶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者,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肾。又云∶吐血,则足阳明随经上行,渗溢胃脘而为之也。小便血,足太阳随经入膀胱也。又云∶大便前后下血,便前由手阳明随经下行,渗入大肠,传于广肠而下者也。

便后由足阳明随经入胃,(阴络伤血内溢)。淫溢而下者也。古人所谓近血远血是也。又云∶咯血为病最重,(咯血乃虚劳之渐,其症最危。)且难治者,以肺手太阴之经,气多血少。又肺者金象,为清肃之藏,今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为咯血,逆之甚矣。上气见血,下病闻音,谓喘而咯血且痰咳嗽也。又云∶从高坠下,惊仆击搏,流滞恶血,皆从中风论,终归于厥阴。此海藏之说。盖厥阴多血,其化风木,是以然也。有形当从血诊,无形当从常治,夏仲庸因蹈海惊悸,心为不宁,是为无形,从风家治之而愈。又云∶唾血责在下焦阳火煎迫击为之也。(唾血属肾虚火炎。)肾主唾,为足少阴,少血多气,故其症亦为难治。又有所谓肠风藏毒者,肠风则足阳明积热,久而为风,风有所以动之也。脏毒则足太阴积热,久而生湿,从而下流也。风则阳受之,湿则阴受之。曹氏《必用方》云∶吐血须用干姜甘草作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如此无不愈者,若服生地黄、竹茹、藕汁,去生便远。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重订灵兰要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重订灵兰要览》书籍目录
  1. 诸血证《重订灵兰要览》
  2. 诸血统论《金匮翼》
  3. 诸血证《古今名医汇粹》
  4. 诸血门《丹台玉案》
  5. 诸血证《明医指掌》
  6. 诸血简便方《幼幼集成》
  7. 诸血证论《胎产心法》
  8. 诸血后虚怯主方《痰火点雪》
  9. 诸血证治《幼幼集成》
  10. 诸血部《本草易读》
  11. 诸血症简便方《慈幼便览》
  12. 诸血病论《叶选医衡》
  13. 诸血症论《妇科秘书》
  14. 诸血病《杂病广要》
  15. 诸血主方《痰火点雪》
  16. 诸血《急救良方》
  17. 诸牙疼《奇方类编》
  18. 诸血《幼科折衷》
  19. 诸阳受气于四肢诸阴受气于五脏论《普济方·针灸》
  20. 诸血《脉症治方》
  21. 诸阳之本《中医词典》
  22. 诸血《冷庐医话》
  23. 诸阳之会《中医名词词典》
  24. 诸血《仁术便览》
  25. 诸阳之会《中医词典》
  26. 诸血《证类本草》
  27. 诸腰痛筋骨冷疼《卫生宝鉴》
  28. 诸血《医学入门》
  29. 诸药《本草经解》
  30. 诸穴治法《针灸大成》
  31. 诸药法制及药性《外科全生集》

《重订灵兰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