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妙用\温燥法

《重订广温热论》书籍目录

温热为伏火症,本不当用温燥,然初起客寒包火,搏束过甚,致伏邪不能外达,不得不暂用温散法,如刘氏苏羌饮、局方芎苏散之类;亦有湿遏热伏,抑郁太甚,致伏邪不能外出,不得不暂用辛燥法,如藿香正气散九味羌活汤之类;一经寒散热越,湿开热透,即当转用他法,以速清其伏邪,此在表兼寒兼湿之当用温燥法也。

更有初起夹水气症,在表时不宜纯用辛凉发散,若纯用辛凉,则表必不解而转见沉困;有里症不可遽用苦寒,若早用苦寒,则里热内陷,必转加昏蒙;此水气郁遏伏邪,阳气受困,宜于发表清里药中加温燥之品以祛水气,如藿香浓朴半夏苍术草果豆蔻广皮、赤苓等品,皆可对症酌用,迨水气去,郁遏开,然后议攻议凉,则无不效者矣。又有夹冷食伤胃,往往有脉沉肢冷者,若胸膈痞满,舌苔白浓,益为食填膈上之明证,即当用温化燥削,如加味平胃散(戴北山验方)、沉香百消曲(道藏方)、绛矾丸张氏医通方)之类,甚则用吐法以宣之,如椒盐汤、生萝卜汁等,使膈开而阳气宣达,然后伏邪外溃,或当解表,或当清里,自无误治矣。此在里夹水夹食之当用温燥法也。此等兼症夹症,每用温燥药见功者,遂相讼清热泻火之非,归咎于冰伏凉遏之弊,不知温热乃其本气,兼夹乃其间气也,岂可拘执兼症夹症之用温燥法见功,遂并其温热本症之当用清凉而一概抹煞也耶。更有并无兼症夹症,而邪深入里,失于攻下,而热深厥深,反欲拥被向火,凛凛恶寒,身冷肢厥,而二三处独见火症,如目大小 赤,舌苔黄黑燥,小便黄赤涩痛,大便稀黄极臭,或下利鲜血,此皆热深阳郁之象,当以温燥通郁为主,佐以辛凉透热,如新定达原饮加减藿朴夏苓汤之类,使里气通而郁阳发,反大热而烦渴,即转机而用清用下,以收全功者甚多。至若本系温热伏邪,因其人平素阳虚,或年已衰老,医用发表攻里太过,至汗出不止,呕利俱作,四肢微厥,脉微恶寒者,不得不暂用温燥扶阳,如胃苓汤半硫丸之温运脾阳,术附汤半硫丸(皆吴氏温病条辨方)之温固命阳;但须知虽属阳虚,却从热症来而阴必亏,半硫桂附,亦不可过用,当佐以护阴药为妙,如归 建中汤、参附养荣汤之类,皆可酌用。总之此症温补略缓及温补不到必死,或过用温补,阳虽回而阴竭亦死,此处不可不斟酌至当也。又如湿温湿热方伏于膜原,未经传变之时,胸膈必多痰滞,有见其烦躁而过用知膏芩连者,有因其作渴而遽用生地麦冬者,有病者自认火症而恣啖冷水西瓜梨荠太早者,皆能抑郁阳气,壅闭伏火;火遏于中下二焦,停痰滞于上焦,每见恶寒胸痞,甚则烦躁昏谵,宜先以宣导痰滞为主,如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吴氏导痰汤、三子导痰汤之类,痰滞通则伏火之症发现,随其传变以施凉解攻利之剂,乃有效也。

以上温补温化二法,非治温热正病,特救药误食误耳。总之温热诸症中,惟湿温一症,其病情半阴半阳,其病原水火互结,其病状反复变迁,不可穷极,在上焦如伤寒,在下焦如内伤,在中焦或如外感,或如内伤,至其变症则有湿痹、水气、咳嗽痰饮、黄汗、黄胆、肿胀、疟疾痢疾、淋症、带症、便血疝气痔疮脓等症,其间宜清凉芳烈者固多,宜温化燥渗者亦不少,方法已详温热即是伏火篇。若夫病后调理,凡属湿温湿热当以扶阳为法,温健胃阳如香砂理中汤六君子汤之类,温升脾阳如补中益气汤参胡三白汤之类。然亦有病后化燥,有当用甘凉濡润者,或有用酸甘化阴者,全在临症者活法机变也。谨述宜温燥诸症,条列于下∶温热兼寒,新凉外束之候∶头痛身热,恶寒无汗,甚或肩背腰痛,或膝胫痛,口虽不渴,间有烦躁口苦,便溏不爽,小便黄热,舌苔滑白,或两边白中淡黄。

温热兼湿,湿遏热伏之候∶凛凛恶寒,甚或足冷,头目胀痛昏重,如裹如蒙,身痛不能屈伸,身重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疼而且烦,腿足痛而且酸,沉困嗜睡,胸膈痞满,渴不引饮,或竟不渴,午后先寒后热,状若湿疟;舌苔白腻,或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兼粘腻浮滑,或白带黑点而粘腻,或兼黑纹而粘腻,甚或舌苔满布,浓如积粉,板贴不松。

温热夹水,停积胸脘之候∶胸脘满痛,按之则软,略加揉按,漉漉有声,甚则肠下抽痛,干呕短气,或腰重足肿,下利溺少,甚或沉困昏愦;舌苔滑白,间有转黄转黑而胖滑,或满舌黄黑,半边夹一二条白色,或舌尖舌本俱黄,中间夹一段白色。

温热夹冷食,填塞膈脘之候∶恶食吞酸,嗳气胀满,欲吐不吐,呕逆痞闷,甚或脉沉肢冷,舌苔白浓,微间淡黄。

温热夹虚,凉泻太过之候∶气少息促,声颤无力,语不接续,喜向里睡,汗出恶寒,呕利俱作,四肢微厥,甚或两足冷甚,舌色淡红圆浓,或淡晦少神,或舌青胖嫩。

温热夹痰,冷遏太过之候∶头目昏眩,胸膈痞闷,按之不痛,口吐涎沫。懊 烦躁,甚或神昏如迷,舌苔白滑黄滑不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重订广温热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重订广温热论》书籍目录
  1. 温燥法《重订广温热论》
  2. 温燥《中医词典》
  3. 温者清之《中医词典》
  4. 温燥《中医名词词典》
  5. 温针《针灸大成》
  6. 温隐居泽兰汤《妇人大全良方》
  7. 温针《中医名词词典》
  8. 温隐居求嗣保生篇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9. 温针《中医词典》
  10. 温淫《中医词典》
  11. 温针《古今医统大全》
  12. 温疫总论《研经言》
  13. 温针《针灸聚英》
  14. 温疫由来《四圣悬枢》
  15. 温针歌《医宗金鉴》
  16. 温疫续法《医学纲目》
  17. 温针灸《中医词典》
  18. 温疫说(补)《张聿青医案》
  19. 温针亡阳证十三 太阳一百四《伤寒悬解》
  20. 温疫说《研经言》
  21. 温疹《中医词典》
  22. 温疫论《叶选医衡》
  23. 温疹《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温疫发斑《中医词典》
  25. 温疹兼喉痧《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温疫初起《温疫论》
  27. 温证《医学摘粹》
  28. 温疫(大头病附)《脉症治方》
  29. 温证《医学摘粹》
  30. 温疫《友渔斋医话》
  31. 温证论治《吴医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