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
倪(二月) 阴虚湿火下注,肛门血痔,更衣见红,由来日久,即《内经》所谓阴络伤则血内溢是也。脉象弦数,拟宗丹溪槐角法。
炒槐米 黑荆芥 丹皮炒黑 赤苓 地榆炭 女贞子 净银花(炒焦) 泽泻 炒枳壳 东白芍 米仁车前草
血不止加柿饼炭。

- 痔《凌临灵方》
- 痔《中医词典》
- 痔《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痔《孙真人海上方》
- 痔《医学纲目》
- 痔《老年百病防治》
- 痔《续名医类案》
- 痔《中医名词词典》
- 痔《杂病广要》
- 痔《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痔《证治准绳·类方》
- 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痔《证治准绳·女科》
- 痔《临床激光治疗学》
- 痔《证治准绳·杂病》
- 猘犬咬伤《中医词典》
- 痔《张聿青医案》
- 猘犬伤,《景景医话》
- 痔《古今医案按》
- 秩相关《医学统计学》
- 痔《儒门事亲》
- 秩和检验用H界值表《预防医学》
- 痔《中医外科学》
- 秩和检验《预防医学》
- 痔《女科证治准绳》
- 秩和检验《医学统计学》
- 痔《千金宝要》
- 秩边《针灸学》
- 痔《普通外科学》
- 秩边《中医词典》
- 痔( 漏 余见疡 )《针灸资生经》
《凌临灵方》
- 作者:凌晓五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风温夹食
- 时
- 湿温
- 暑风兼疹
- 暑湿
- 白
- 红疹
- 紫斑
- 春温逆入心包
- 伏暑
- 伏暑内闭
- 热入营分
- 热入厥阴
- 热邪消烁津液
- 阴虚阳浮
- 阴斑
- 伏暑夹食
- 霍乱夹食
- 霍乱
- 遗湿
- 风斑
- 寒水袭肺
- 内燥
- 冬温痰火
- 暑风化疟
- 阴疟
- 肝胃
- 瘅疟
- 气虚下陷
- 暑湿泄泻
- 脾虚泄泻
- 白积
- 暑湿内陷
- 湿火红积
- 赤白积烟漏
- 噤口痢脱肛
- 休息痢
- 飧泄
- 脱肛
- 肠红
- 痔
- 痔漏脱肛
- 血痢
- 水肿(一)
- 下体肿胀
- 脚气
- 肿胀
- 水肿(二)
- 寒湿气滞
- 湿食
- 单臌胀
- 黄疸
- 风淫末疾
- 行痹
- 着痹
- 痛痹
- 半身不遂
- 痿
- 风寒
- 风温
- 暑风
- 湿气
- 风燥
- 胃咳
- 三焦咳
- 木火刑金
- 金水双亏
- 肝气痰饮
- 肝气扰动痰饮
- 痰阻气络
- 风热致衄
- 鼽衄
- 胃血上吐下利
- 胃血
- 牙衄不止
- 离经之血未净
- 瘀血滞于肺络
- 瘀血滞肺
- 痰中夹血
- 劳嗽见红
- 风痰扰肺
- 寒郁于肺
- 金实无声
- 木火刑金声嗄
- 金破无声
- 肺痈已溃
- 久嗽吐白血
- 哮喘
- 喘逆
- 半头痛目翳
- 风痰痫厥
- 痰厥
- 肝厥
- 心悸怔忡
- 痰迷心窍
- 重阳则狂
- 耳钝不聪
- 天行赤眼
- 偏正头风
- 烂喉丹痧
- 喉痹
- 头项结核
- 噎膈
- 翻胃
- 肝气胃寒
- 胃火冲逆
- 肝火乘胃
- 上呃
- 下呃
- 瘕气
- 疟母
- 胃寒痛
- 腹痛
- 石瘕
- 内痈
- 腰痛
- 癃闭
- 血淋
- 遗精
- 梦遗
- 附喉科金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