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犯火无效。
按∶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衍义》曰∶《本经》并无一字言及治劳,今治劳多用之,误人不小,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者,宜用,后世得此数言,凡遇劳证,概不敢用,此所谓侏儒观场,随众喧喝矣。惟劳证不犯实热者,用之亦能杀人,诚所当慎,咳嗽气急痰喘呕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伤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阳经也。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川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银刀削去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净,细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注云∶柴胡乃少阳经药也,久服令人肝胆平。

- 柴胡《雷公炮制药性解》
- 柴胡《雷公炮炙论》
- 柴胡《药笼小品》
- 柴胡《神农本草经》
- 柴胡《长沙药解》
- 柴蒿茶《茶饮保健》
- 柴胡《中药炮制》
- 柴葛解肌汤《医方论》
- 柴胡《新修本草》
- 柴葛解肌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柴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柴葛解肌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柴胡《本草衍义》
-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 柴胡《汤液本草》
- 柴葛解肌汤《目经大成》
- 柴胡《本草备要》
- 柴葛解肌汤《删补名医方论》
- 柴胡《本草蒙筌》
- 柴葛解肌汤《医宗金鉴》
- 柴胡《本草易读》
- 柴葛解肌汤《时病论歌括新编》
- 柴胡《冯氏锦囊秘录》
- 柴甘茶《茶饮保健》
- 柴胡《医学入门》
- 柴风茶《茶饮保健》
- 柴胡《顾松园医镜》
- 柴陈煎(新方)《虚损启微》
- 柴胡《本草求真》
- 柴车茶《茶饮保健》
- 柴胡《本草新编》
《雷公炮制药性解》
- 明·李士材
- 序
- 卷一
- 金石部
- 果部
- 谷部
- 卷二
- 卷三
- 草部中
- 卷四
- 草部下
- 卷五
- 木部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