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味辛,性生温熟寒,有大毒,入脾胃大肠三经。主消坚积,荡脏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排脓消肿,破血通经,杀鬼毒蛊疰及腹脏诸蛊。去皮心膜油,水煮五度用,芫花为使,恶?草,畏大黄、黄连、藜芦、牵牛、芦笋、酱豉、冷水,杀斑蝥蛇蝎毒。
按∶巴豆专主宣通,则脾胃大肠宜其入已。炒令紫黑,可以通肠,亦可止泻。盖通因通用之意也。仲景东垣及诸名家,每每用之,今世俗畏其辛热之毒,荡涤之患辄云劫剂,废皆不用,不知巴豆为斩关夺门之将,其性猛烈,投之不当,为害非轻,用之得宜,奏功甚捷。
譬如雷公云∶凡使巴豆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颗,有三棱,色黑。若刚子,小似枣核,两头尖,巴与豆即用,刚子,勿使。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研膏后用,每修事一两,以酒与麻油各七合,尽为度。

- 巴豆《雷公炮制药性解》
- 巴豆《雷公炮炙论》
- 巴豆《千金翼方》
- 巴豆《本草纲目》
- 巴豆《药笼小品》
- 巴豆《神农本草经》
- 巴豆《长沙药解》
- 巴旦杏仁《药性切用》
- 巴豆《中药炮制》
- 巴旦杏仁《本草撮要》
- 巴豆《本草经集注》
- 巴旦杏仁《得配本草》
- 巴豆《新修本草》
- 巴旦杏仁《本草从新》
- 巴豆《吴普本草》
- 巴旦杏仁《本草易读》
- 巴豆《汤液本草》
- 巴旦杏《本草纲目》
- 巴豆《本草备要》
- 巴比妥类中毒《医院药学》
- 巴豆《本草蒙筌》
- 巴比妥类《药理学》
- 巴豆《本草易读》
- 巴贝虫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巴豆《冯氏锦囊秘录》
- 八椎下《中医词典》
- 巴豆《医学入门》
- 八种低中频电流的作用比较《理疗学》
- 巴豆《证类本草》
- 八正神明泻方补圆《类经》
- 巴豆《顾松园医镜》
《雷公炮制药性解》
- 明·李士材
- 序
- 卷一
- 金石部
- 果部
- 谷部
- 卷二
- 卷三
- 草部中
- 卷四
- 草部下
- 卷五
- 木部
-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