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皮肤真菌病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亦可称霉菌。往昔认为它系属于一类低等植物。嗣后,鉴于真菌既不含叶绿素,又没有根、茎、叶之分,故当今倾向于从植物中分离出来。但目前,关于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起源问题,意见尚有分岐。有人主张,真菌可以和动物、植物相并立为所谓第三界,即真菌界。
真菌界可分成真菌门和粘菌门二大类。所谓真菌门便是平时说的真菌。它又可划分为鞭毛菌、接合菌、担子菌、子囊及半知菌等五个亚门,而其中半知菌亚门与医学联系最密切,因该亚门是产生疾病最多的菌种。
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孢子和菌丝。孢子是繁殖器官,而菌丝则为生长器官。孢子又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菌丝自身有分隔的,也可不分隔。由此可见,真菌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在适宜环境中,自孢子发芽发展成菌丝,从菌丝未端再长出孢子,如此循环不已、而不断繁殖后代。
真菌种类十分复杂,在自然界里,大约有十几万种,但大多数是不致病的。然而有些真菌又成为各种动植物的病原菌。据估计有100种左右的真菌可引起人类发病。这种可致病的真菌,则称为致病真菌;而不产生疾病,如夏天可招引食物发霉的真菌谓之污染菌。但污染菌,象青霉菌、曲菌等在条件适宜时,也可引发疾病。
所谓真菌病乃由于人类感染致病真菌而发生的疾病。一般按其侵犯部位不同将真菌病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侵犯表皮,毛发和甲的称为浅部真菌病;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叫做深部真菌病。此外,还有少数真菌,如念球菌,则皮肤和内脏皆可累及。

- 皮肤真菌病《皮肤性病学》
- 皮肤针疗法《中医词典》
- 皮肤真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皮肤针疗法《中医刺灸》
- 皮肤中毒风《宋本备急灸法》
- 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中医名词词典》
- 皮肤中痛《奇效简便良方》
- 皮肤针《中医词典》
- 皮肤组织学《皮肤性病学》
- 皮肤粘膜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皮槁毛拔《中医词典》
- 皮肤粘膜出血辨病《常见病自测》
- 皮寒热《灵素节注类编》
- 皮肤与浅筋膜《人体解剖学》
- 皮肌炎《皮肤性病学》
- 皮肤有声《急救广生集》
- 皮肌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 皮肌炎与多肌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皮肤异常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皮急《中医词典》
- 皮肤异常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皮急《目经大成》
- 皮肤炎性反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皮急紧小症《中医词典》
- 皮肤血管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皮宽弦紧《中医词典》
- 皮肤性病学《中国医学通史》
- 皮毛《中医名词词典》
- 皮肤纤维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皮毛《中医词典》
《皮肤性病学》
- 第一章 皮肤的解剖组织学及生理
- 第二章 皮肤病理组织的基本变化
- 第三章 皮肤病的免疫学基础
- 第四章 皮肤病的症状及诊断
- 第五章 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
- 第六章 化脓性皮肤病
- 第七章 皮肤真菌病
- 第八章 病毒性皮肤病
- 第九章 麻风病 Leorsy ,Lepra
- 第十章 皮炎湿疹皮肤病
-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Confact Dermafifis)
- 第二节 湿疹(Eczema)
- 第三节 异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
- 第四节 药物性皮炎(Dermafifis medicamentosa)
- 第十一章 风团及红斑性皮肤病
- 第一节 荨麻疹(Urticaria)
- 第二节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
- 第三节 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forme)
- 第四节 结节性红斑(Eryfhema modosum)
- 第十二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第十三章 瘙痒性皮肤病
- 第十四章 昆虫性皮肤病
- 第十五章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 第十六章 大疱性皮肤病
- 第一节 天疱疮(Pemphigus)
- 第二节 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Duhring)
- 第三节 大疱性类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 附 疱疹样天疱疮(Herpetiforn Pemphigus)
- 第十七章 维生素缺乏皮肤病
- 第十八章 皮肤附件病及其它常见病
- 第一节 寻常性痤疮
- 第二节 皮脂溢出 Seborrhea
- 第三节 脂溢性皮炎 Dermatitis Seborrheica
- 第四节 酒渣鼻 Rosacea
- 第五节 斑秃(Alopecia Areata)
- 第六节 白癜风(Vvitiligo)
- 第十九章 性传播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