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

《寿世青编》书籍目录

药有宜丸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过越。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研成细末是也。

丸者,缓也,作为丸粒也,不能速效,舒缓而治之也。

渍之者,以酒浸药也,有宜酒浸以助其力,如当归地黄知母黄柏,阴寒之气味,假酒力而行气血也。有用药锉细,如法煮酒密封,早晚频饮,以行经络,或补或攻,渐以取效是也。

细末者,不循经络,止去胃中及腑脏之积,及治肺疾咳嗽为宜。气味浓者,白汤调;气味薄者,煎之,和渣服丸。治下焦之病者,极大而光且圆,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极小,面糊者,取其迟化,直至下焦;或酒取其散;或醋取其收。如半夏南星及利湿者,以姜汁稀糊丸,取其易化也,汤泡蒸饼,尤易化,滴水亦然。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也。蜡丸者,取其能达下焦,而治肠 等疾。

凡修合丸剂,用蜜只用蜜,用饴只用饴,勿相杂用。且如丸药,用蜡取其固护药气,欲其经久不失味力,且过膈关而作效也。今若投蜜相和,虽易为丸,然下咽亦即散化,如何得至肠中?若或有毒药,不宜在上化,岂徒无益,而反为害,全非用蜡之本意。

凡炼蜜宜先掠去沫,令熬色微黄,试水不散,再熬一二沸作丸,则收潮而不粘成块也。

冬月炼蜜,炼时要加二杯水为妙,《衍义》云∶每蜜一斤,只炼得十二两,是其度数也。和药末要乘极滚时和之,臼内捣千百杵,自然软熟,容易作条,好丸也。

凡为末,先须细切,晒燥退冷捣之,有宜合捣者,其滋润之药,如天麦冬、生熟地黄当归辈,先切晒之独捣。或以慢火隔纸焙燥,退冷捣之,则为细末。若入众药,少停回润,则和之不匀也。凡湿药,燥皆大耗蚀,当先增分两,待燥称之乃准。其汤酒中不须如此。

凡合丸药用蜜,绢令细筛,散药尤宜精细,若捣丸,必于石臼中杵千百过,色理和同为佳。

凡欲浸酒,皆须细切,上绢袋盛,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不须待酒尽也。渣则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为散服。

凡合膏子,须令膏少之料先淹浸,先煎其汁,乃下有膏之料,煮时当杖以三上三下,以泄其火气,勿令沸腾,不妨旋取药汁,渣须再煮,务令力尽而已。然后渐渐慢火收浓如饴,加炼蜜,收贮瓷瓶,出火气七日二七日,听用。

凡煎摩贴之膏,或醋、或酒、或油,须令淹浸,然后煎熬,用杖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咂咂沸,下之要沸静,良久乃上之,如有葱白及姜在内,以渐焦为度。如有附子木鳖者,亦令焦黄,勿令枯黑。滤膏必以新布。

若是可服之膏,渣亦可酒煮饮之,可摩之膏,渣亦可敷,亦欲兼尽其药力也。

凡汤膏中,用诸石药皆细研之,以新绢裹之纳中。《衍义》云∶石药入散,如朱砂钟乳之类,用水研乳极细,必要二三日乃已,以水漂澄极细,方可服饵。岂但研细,绢裹为是。

凡草叶之药,如柏叶荷叶茅根蓟根十灰散类,必要焦枯,用器盖在地上,出火性,存本性,倘如死灰,则白无效矣。

凡有脂膏,如桃、杏、麻仁等,须另末,旋次入众味,合研则匀。

凡汤剂中,用一切完物,俱破壳研之,如豆蔻苏子益智、骨脂之类。不则如米之在壳,虽煮之终日,米终不熟。职是故也。

凡用香燥,如木香沉香砂仁豆蔻,不宜久煎,点泡尤妙。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寿世青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寿世青编》书籍目录
  1. 用药例丸散汤膏各有所宜《寿世青编》
  2. 用药例《类证治裁》
  3. 用药论二《研经言》
  4. 用药利弊的权衡《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5. 用药论一《研经言》
  6. 用药诀《证治准绳·疡医》
  7. 用药秘诀《尤氏喉症指南》
  8. 用药酒洗曝干《汤液本草》
  9. 用药权衡《周慎斋遗书》
  10. 用药禁忌《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1. 用药如用兵《医学集成》
  12. 用药诫《急救广生集》
  13. 用药如用兵《古今医统大全》
  14. 用药活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用药如用兵《友渔斋医话》
  16. 用药寒温辩《伤寒六书》
  17. 用药如用兵论《医学源流论》
  18. 用药寒热论《审视瑶函》
  19.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汤液本草》
  20. 用药根梢身例《汤液本草》
  21.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卫生宝鉴》
  22. 用药各定分两《医学启源》
  23.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旨绪余》
  24. 用药各定分两《汤液本草》
  25.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医学启源》
  26. 用药歌《跌损妙方》
  27. 用药生熟法《药鉴》
  28. 用药分量《景景医话》
  29. 用药生熟各宜论《审视瑶函》
  30. 用药分两煮汤生熟法则一十六首《外台秘要》
  31. 用药丸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