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伤寒热甚虽不死.两感伤寒漫料理.(仲景云.凡伤于寒则发为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故漫料理可也.)一日太阳少阴病.腹痛口干烦饮水.(太阳膀胱也.少阴肾也.为表里.故仲景云.太阳与少阴俱病.则腹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合太阴.腹满身热如火炽.不欲饮食鼻内干.妄言谵语终难睡.(仲景云.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合厥阴.耳聋囊缩不知人.厥逆水浆不入口.六日为期是死辰.(仲景云.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口.不知人者.六日死矣.)

- 阴阳两感歌《伤寒百证歌》
- 阴阳两部多少《麻科活人全书》
- 阴阳两虚《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两补《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 阴阳两虚《中医词典》
- 阴阳例《此事难知》
- 阴阳两虚发热《临证实验录》
-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论《张聿青医案》
- 阴阳论《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离决《中医词典》
- 阴阳论《医碥》
- 阴阳离决《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论《医贯》
- 阴阳离合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阴阳论《重楼玉钥》
- 阴阳离合论篇《疡医大全》
- 阴阳内外病生有纪《类经》
- 阴阳离合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配合讲论三十五法《针灸神书》
- 阴阳离合论《素问悬解》
- 阴阳配合五行运化五方位《松峰说疫》
- 阴阳离合论《素问悬解》
- 阴阳篇《景岳全书》
- 阴阳离合《类经》
- 阴阳篇《古今医统大全》
- 阴阳类论篇《疡医大全》
- 阴阳篇《经络全书》
- 阴阳类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阴阳气《景岳全书》
- 阴阳类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阴阳气绝死期《类经》
《伤寒百证歌》
- 作者:许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卷一
- 第一证 伤寒脉证总论歌
- 第二证 伤寒病证总类歌
- 第三证 表证歌
- 第四证 里证歌
- 第五证 表里寒热歌
- 第六证 表里虚实歌
- 第七证 急救表里歌
- 第八证 无表里证歌
- 第九证 表里水歌
-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歌
-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歌
-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歌
-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歌
-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病歌
-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病歌
- 第十七证 三阳合病歌
-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病歌
-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 第二十证 阳证似阴歌
- 卷二
- 第二十一证 阴盛隔阳歌
- 第二十二证 阴阳易歌
- 第二十三证 伤寒歌
- 第二十四证 中风歌
- 第二十五证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 第二十六证 热病中歌
- 第二十七证 五种温歌
- 第二十八证 三种湿歌
- 第二十九证 两种歌
- 第三十证 四证似伤寒歌
- 第三十一证 可汗不可汗歌
- 第三十二证 可下不可下歌
- 第三十三证 可吐不可吐歌
- 第三十四证 可火不可火歌
- 第三十五证 可水不可水歌
- 第三十六证 可灸不可灸歌
- 第三十七证 可针不可针歌
- 第三十八证 伤寒可温歌
- 第三十九证 发热歌
- 第四十证 潮热歌
- 卷三
- 第四十一证 往来寒热歌
- 第四十二证 汗之而热不退歌
- 第四十三证 下之而仍发热歌
- 第四十四证 恶寒歌
- 第四十五证 背恶寒歌
- 第四十六证 厥歌
- 第四十七证 结胸歌
- 第四十八证 痞歌
-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 第五十证 发狂歌
- 第五十一证 发斑歌
- 第五十二证 发喘歌
- 第五十三证 发渴歌
- 第五十四证 吐血歌
- 第五十五证 衄血歌
- 第五十六证 吃噫歌
- 第五十七证 谵语歌
- 第五十八证 烦躁歌
- 第五十九证 懊歌
- 第六十证 怫郁歌
- 卷四
- 第六十一证 惊惕歌
- 第六十二证 心悸歌
- 第六十三证 冒闷歌
- 第六十四证 干呕歌
- 第六十五证 吐逆歌
- 第六十六证 霍乱歌
- 第六十七证 头疼歌
- 第六十八证 胁痛歌
- 第六十九证 腹痛歌
- 第七十证 咽痛歌
- 第七十一证 咳嗽歌
- 第七十二证 遗尿歌
- 第七十三证 腹满歌
- 第七十四证 蛔厥歌
- 第七十五证 自汗歌
- 第七十六证 头汗歌
- 第七十七证 欲得汗歌
- 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 第七十九证 下脓血歌
- 第八十证 昼夜偏剧歌
- 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