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证 伤寒病证总类歌

《伤寒百证歌》书籍目录

伤寒中风与温湿.热病痉 并时疫.证候阴阳虽则同.别为调治难专一.(以上七证.大略虽相似.须别作调治.)一则桂枝麻黄.三则青龙如鼎立.精对无差立便安.何须更数交传日.(孙尚云.一桂枝.二麻黄.三青龙.三日能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须更候五日转泻.反致坏病也.)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自阴出.(仲景云.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阳盛热多内外热.白虎相当并竹叶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皆治内外热证.)阴盛寒湿脉沉弦.四逆理中为最捷.(孙兆云.阴盛寒湿.则用四逆汤理中丸.)热邪入胃结成毒.大小承气宜疏泄.(热邪入胃.久则胃伤烂.宜调胃.或大小承气汤.)胸满宜用泻心汤(胸满证候.用大小泻心汤.)结胸痞气当分别.按之不痛为虚靳.按之若痛为实结.浅深大小陷胸丸.仲景方中不徒设.(孙兆云.结胸痞气两分浅深则大小陷胸丸.)茵陈可治发黄证.柏皮治痢兼下血.(发黄胆热.则用茵陈汤.下利肠毒恶痢下血.柏皮汤.)小便不利更喘满.烦渴五苓安可缺.(利小便止烦渴.用五苓散.)半在里兮半在表.加减小柴胡有法.(小柴胡治半在表里.仲景有加减法.)夜中得脉日中愈.阴得阳兮灾必脱.日中得脉中夜安.阳得阴兮自相悦.阴阳调顺自和同.不须攻治翻为孽.(孙尚云.凡伤寒三日脉微而微数以顺四时.身凉而和者.此名欲解也.夜半得脉.来日日中愈.阴得阳而解也.日中得脉.夜半愈.阳得阴而和也.阴阳和同尔.)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百证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百证歌》书籍目录
  1. 伤寒病证总类歌《伤寒百证歌》
  2. 伤寒病后虚羸候《诸病源候论》
  3. 伤寒不出汗加五十六法《针灸神书》
  4. 伤寒病后虚汗候《诸病源候论》
  5. 伤寒不传汗五十七法《针灸神书》
  6. 伤寒病后香港脚候《诸病源候论》
  7. 伤寒不传加六十三法《针灸神书》
  8. 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诸病源候论》
  9. 伤寒不传气六十九法《针灸神书》
  10. 伤寒病后食复候《诸病源候论》
  11. 伤寒不传五十五法《针灸神书》
  12. 伤寒病后热不除候《诸病源候论》
  13. 伤寒不得眠方四首《外台秘要》
  14. 伤寒病后疟候《诸病源候论》
  15.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备急千金要方》
  16. 伤寒病后令不复候《诸病源候论》
  17. 伤寒不汗秘方《华佗神方》
  18. 伤寒病后渴利候《诸病源候论》
  19. 伤寒不可汗《中医词典》
  20. 伤寒病后渴候《诸病源候论》
  21. 伤寒不可吐《中医词典》
  22. 伤寒病后霍乱候《诸病源候论》
  23. 伤寒不可下《中医词典》
  24. 伤寒病后不能食候《诸病源候论》
  25. 伤寒不眠秘方《华佗神方》
  26. 伤寒病后不得眠候《诸病源候论》
  27. 伤寒不吐加六十一法《针灸神书》
  28. 伤寒并病《伤寒恒论》
  29. 伤寒不吐六十二法《针灸神书》
  30. 伤寒表证《伤寒直格》
  31. 伤寒不治症《医效秘传》

《伤寒百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