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证 伤寒似疟歌
伤寒似疟三证详.血室阳明及太阳.(谓妇人热入血室.及阳明太阳证也.)太阳汗出脉洪大.桂枝各半合麻黄.(仲景云.太阳病八九日.如疟状.热多寒少.清便自可.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阳明忽尔还如疟.不呕清便热复凉.脉若虚浮桂枝稳.小承气脉实相当.(仲景云.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当发其汗.下宜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妇人热入血凝结.柴胡加入地黄汤.(仲景云.妇人中风.七八日.寒热往来.经水适断.血结.如疟状.宜小柴胡主之.)

- 伤寒似疟歌《伤寒百证歌》
- 伤寒食积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手足欲脱疼痛方七首《外台秘要》
- 伤寒食复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书论《侣山堂类辩》
- 伤寒拾遗《医学纲目》
-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时病论》
- 伤寒时疫辨《类证治裁》
- 伤寒暑病通用刺法《伤寒总病论》
- 伤寒时疫《急救良方》
- 伤寒死候(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伤寒时气病后调养《明医杂着》
- 伤寒死候歌《伤寒百证歌》
- 伤寒时气《圣济总录》
- 伤寒死脉歌《伤寒百证歌》
- 伤寒十劝(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伤寒死脉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 伤寒十劝《类证活人书》
- 伤寒死生候《伤寒总病论》
- 伤寒十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伤寒死证《景岳全书》
- 伤寒十六症《伤寒括要》
- 伤寒死症《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十二经《中医词典》
- 伤寒四经见证《扁鹊心书》
- 伤寒湿温《圣济总录》
- 伤寒四逆厥辨《医经溯洄集》
- 伤寒湿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四日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失音《证治准绳·幼科》
- 伤寒嗽《中医词典》
《伤寒百证歌》
- 作者:许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卷一
- 第一证 伤寒脉证总论歌
- 第二证 伤寒病证总类歌
- 第三证 表证歌
- 第四证 里证歌
- 第五证 表里寒热歌
- 第六证 表里虚实歌
- 第七证 急救表里歌
- 第八证 无表里证歌
- 第九证 表里水歌
-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歌
-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歌
-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歌
-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歌
-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病歌
-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病歌
- 第十七证 三阳合病歌
-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病歌
-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 第二十证 阳证似阴歌
- 卷二
- 第二十一证 阴盛隔阳歌
- 第二十二证 阴阳易歌
- 第二十三证 伤寒歌
- 第二十四证 中风歌
- 第二十五证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 第二十六证 热病中歌
- 第二十七证 五种温歌
- 第二十八证 三种湿歌
- 第二十九证 两种歌
- 第三十证 四证似伤寒歌
- 第三十一证 可汗不可汗歌
- 第三十二证 可下不可下歌
- 第三十三证 可吐不可吐歌
- 第三十四证 可火不可火歌
- 第三十五证 可水不可水歌
- 第三十六证 可灸不可灸歌
- 第三十七证 可针不可针歌
- 第三十八证 伤寒可温歌
- 第三十九证 发热歌
- 第四十证 潮热歌
- 卷三
- 第四十一证 往来寒热歌
- 第四十二证 汗之而热不退歌
- 第四十三证 下之而仍发热歌
- 第四十四证 恶寒歌
- 第四十五证 背恶寒歌
- 第四十六证 厥歌
- 第四十七证 结胸歌
- 第四十八证 痞歌
-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 第五十证 发狂歌
- 第五十一证 发斑歌
- 第五十二证 发喘歌
- 第五十三证 发渴歌
- 第五十四证 吐血歌
- 第五十五证 衄血歌
- 第五十六证 吃噫歌
- 第五十七证 谵语歌
- 第五十八证 烦躁歌
- 第五十九证 懊歌
- 第六十证 怫郁歌
- 卷四
- 第六十一证 惊惕歌
- 第六十二证 心悸歌
- 第六十三证 冒闷歌
- 第六十四证 干呕歌
- 第六十五证 吐逆歌
- 第六十六证 霍乱歌
- 第六十七证 头疼歌
- 第六十八证 胁痛歌
- 第六十九证 腹痛歌
- 第七十证 咽痛歌
- 第七十一证 咳嗽歌
- 第七十二证 遗尿歌
- 第七十三证 腹满歌
- 第七十四证 蛔厥歌
- 第七十五证 自汗歌
- 第七十六证 头汗歌
- 第七十七证 欲得汗歌
- 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 第七十九证 下脓血歌
- 第八十证 昼夜偏剧歌
- 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