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亡血
疫证亡血有三。
其一,未病之先,素亡血而阴虚,一受疫则邪热乘虚煎熬,亡阴最易。解表清里,用药必步步照顾荣血,如九味羌活汤之用生地,人参败毒散之用人参是也。
其二,当受病之时,忽然吐衄,女子崩漏,甚至血晕昏厥,势甚危急,亦疫证常有也。病家但知血之可骇,往往不知受疫;医家亦忽其客邪,惟汲汲于止血、清凉、滋补,多至危殆。不知血由疫逼,惟当治疫,疫邪解而血自止。此证不遽见于疫在表时,而见于发热数日之后,人犹易知,惟疫郁于阴经而暴见此证者难识,以其证外无头痛、发热之可据耳。但见微恶寒而大作呕,急当视其气、色、神、脉、舌苔,若舌有白苔,气色有一、二疫象,即是疫毒无疑。以达原饮为主,呕加藿香,胀加青皮,但治疫毒,血证自已。若脱血太甚而气欲绝者,加人参以固中气,俟疫证传变归经,然后按经治之,此疫证兼血之最危者。
其三,疫邪大张之后,烦热、燥渴之余,而见亡血证,则又瘟疫常态,详后血证各条。

- 夹亡血《广瘟疫论》
- 夹痰症《丹台玉案》
- 夹哮喘《广瘟疫论》
- 夹痰伤寒《中医词典》
- 夹心胃痛《广瘟疫论》
- 夹损伤《冯氏锦囊秘录》
- 夹血《广瘟疫论》
- 夹水伤暑《温热暑疫全书》
- 夹血伤寒《中医词典》
- 夹食伤寒《活幼心书》
- 夹眼法《中医词典》
- 夹食伤寒《幼幼新书》
- 夹阴伤寒《中医词典》
- 夹食伤寒《中医词典》
- 夹阴伤寒《轩岐救正论》
- 夹食夹气《古今医彻》
- 夹阴证邪说害人论《市隐庐医学杂着》
- 夹食《伤寒大白》
- 夹阴中寒《中医词典》
- 夹肾虚《广瘟疫论》
- 夹瘿《冯氏锦囊秘录》
- 夹伤秘方《华佗神方》
- 夹疹《景岳全书》
- 夹伤毒《冯氏锦囊秘录》
- 夹疹《医宗金鉴》
- 夹伤《外科证治全书》
- 夹疹《冯氏锦囊秘录》
- 夹伤《外科大成》
- 夹疹《续名医类案》
- 夹伤《外科心法要诀》
- 夹疹《证治准绳·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