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兼施
证本应下,耽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肉 ,肢体热一毫未除,元神将脱,补之则邪毒愈甚,攻之则几微之气不胜其攻,攻不可,补不可,补泻不及,两无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黄龙汤。此证下亦死,不下亦死,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含药而亡,或有回生于万一者。
照常煎服。
按∶前证实为庸医耽搁,及今投剂,补泻不及。然大虚不补,虚何由以回;大实不泻,邪何由以去?勉用参、地以回虚,承气以逐实,此补泻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证,纯用承气,下证稍减,神思稍苏,续得肢体振战,怔忡惊悸,心内如人将捕之状,四肢反厥,眩晕郁冒,项背强直,并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证,此皆大虚之候,将危之证也,急用人参养营汤。虚候少退,速可摒去。盖伤寒温疫俱系客邪,为火热燥证,人参固为益元气之神品,偏于益阳,有助火固邪之弊,当此又非良品也,不得已而用之。
人参养营汤
人参(八分) 麦冬(七分) 辽五味(一钱) 地黄(五分) 归身(八分) 白芍药(一钱五分) 知母(七分) 陈皮(六分)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
如人方肉食而病适来,以致停积在胃,用大小承气连下,惟是臭水稀粪而已。于承气汤中但加人参一味服之,虽三四十日所停之完谷及完肉于是方下。盖承气藉人参之力鼓舞胃气,宿物始动也。

- 补泻兼施《温疫论》
- 补泻分清营卫《中医刺灸》
- 补泻论《医碥》
- 补泻法五十九法《针灸神书》
- 补泻手法《中医词典》
- 补泻法《普济方·针灸》
- 补泻手法《神应经》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叶选医衡》
- 补泻手法《子午流注说难》
- 补泻《针灸聚英》
- 补泻调导与收功《气功外气疗法》
- 补泻《针灸素难要旨》
- 补泻相反《针灸素难要旨》
- 补泻《针灸素难要旨》
- 补泻雪心歌《中医词典》
- 补泻《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补泻雪心歌《古今医统大全》
- 补泻《中医名词词典》
- 补泻雪心歌《针灸聚英》
- 补泄抑法《幼科推拿秘书》
- 补泻雪心歌(聚英)《针灸大成》
- 补五脏《千金翼方》
- 补泻阴阳篇《外经微言》
- 补五脏《千金翼方》
- 补心菖蒲丸《冯氏锦囊秘录》
- 补胃汤《备急千金要方》
- 补心丹《目经大成》
- 补土派《中医词典》
- 补心丹秘方(华佗补心丹)《华佗神方》
- 补天丸《医方论》
- 补心酒方《奇方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