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脱阴脱辩

《侣山堂类辩》书籍目录

阴阳虚脱,有外因、内因之分,有偏胜、偏绝之别。如邪中于阴,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此阴盛而生阳之气欲绝于内也;如欲冷冻饮料,欲卧凉地,揭去衣被,躁而不安,此阴盛于内而阳欲脱于外也,急宜参、附、姜、桂以救之;如发汗不解,身反大热,此阳盛而阴绝于内也,如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阳盛于内而阴液外脱也。此外因之阴阳偏胜而偏绝也。若夫内因之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者,阳气生于阴精也;阴生于阳者,阴精之生于阳化也。阳化者,阳气化水谷之精微,而生此精也。阴阳和合,交相生化,是为平人。如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此阴阳之生机欲绝于内也。《难经》曰∶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盖阳脱者,从下而脱于上;阴脱者,从上而脱于下,故脱阴而目盲者,尚有余命之苟延,脱阳而见鬼者,不计日而死矣。夫阳脱之患,多有本于阴虚。如年老之人,足膝寒冷,此元阳之气渐衰,而欲绝于下,宜用参附、半硫之类,以助生阳。如或因脾胃虚而谷精不生,或入房甚而肾精日损,或忧恐而藏精渐消,或烦劳而精神日耗,以致阴气日衰,而阳将外脱矣。故治未病者,见阴精有亏,乃阳脱之渐,预培养其阴焉。若待阳气外脱,用桂、附而欲其引火归原,不知阴精者,阳气之生原也,其原已绝,又安所归乎?故阳脱而用桂、附救之者,外因之脱也;治内因而用桂、附者,助阳气之衰于下也。(若阴虚而阳脱者,非桂、附可救。)故曰阴阳虚脱,有外因、内因之分,有偏胜、偏绝之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侣山堂类辩》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侣山堂类辩》书籍目录
  1. 阳脱阴脱辩《侣山堂类辩》
  2. 阳脱《奇方类编》
  3. 阳旺传腑《四圣悬枢》
  4. 阳脱《四圣心源》
  5. 阳旺而痛内障《中医词典》
  6. 阳缩秘方《华佗神方》
  7. 阳微先汗阴微先下随脉施治一条《伤寒贯珠集》
  8. 阳缩不伸《中医词典》
  9. 阳维《经络全书》
  10. 阳损及阴《中医词典》
  11. 阳维《中医词典》
  12. 阳损及阴《中医名词词典》
  13. 阳维《诸病主病诗》
  14. 阳燧锭灸《中医词典》
  15. 阳维病《中医词典》
  16. 阳燧《中医词典》
  17. 阳维脉《针灸大成》
  18. 阳水阴水相火真水命门图说《疡医大全》
  19. 阳维脉《中医名词词典》
  20. 阳水阴水相火真水命门图说《冯氏锦囊秘录》
  21. 阳维脉《圣济总录》
  22. 阳水《幼科心法要诀》
  23. 阳维脉《中医词典》
  24. 阳水《儿科萃精》
  25. 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26. 阳水《医宗金鉴》
  27. 阳维脉《针灸聚英》
  28. 阳水《中医词典》
  29. 阳维脉病《中医词典》
  30. 阳水《中医名词词典》
  31.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侣山堂类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