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症

《幼科折衷》书籍目录

【总括】喘为恶候古今传,气急形症看须详;白虎梅花自解急,一服可散病必痊。

【脉法】脉浮迟滑人生活,涩数微虚命必倾,脉宜浮迟不宜急,脉数有热喘咳吐血,上气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肿有息,脉浮大不治,又加刺尤甚。

《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脉络逆也。

河间曰∶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则息衰而气微,病热则气盛而息粗。又寒水为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是以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促以气短论也。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虽然,未有不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来而致者。有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是表不解也,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之类,辨真寒热而治之。

有伤风咳嗽肺虚而发喘者,以麻黄杏仁甘草三物汤加减而治之。

其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则以化痰定喘丸主之。

又有哮吼喘者,喉间如拽锯之声,可服梅花饮子。其食盐酸而喘者,啖之以生豆腐。有热者治之以清凉定喘之剂。

凡喘与胀二症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则必生胀,胀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如先喘而后胀者主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乎脾。盖肺金司降,外主皮毛,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既受邪则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渐短,致水溢皮肤而生胀满,此则喘为本而胀为标,治当清金降火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恶湿而主肌肉,土能克木。若脾土受伤,不能制水,则水溢妄行,浸渍肌肉。水既上溢,则邪反侵肺,气不能降而生喘矣。此则胀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若肺症而用燥脾之药,则金燥而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脾寒而胀益增矣,可不辨哉。

丹溪曰∶久病发喘,故用人参阿胶五味;新病气实,故用桑白皮、麻黄、杏仁。

有痰者,凡喘便有痰声,降痰为先。有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降气为主。

有胃虚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和胃消痰为主。有火痰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降火清金为主。

上气燥而喘者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一云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沉,心下有水气也。

(批∶喘有三,热喘发于夏,不发于冬;冷喘则遇冬而发;水喘停饮,胸膈满闷,脚先肿也。)

钱仲阳曰∶肿胀内有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水盛而克退脾土,土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先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水喘,此五脏之逆。二者肾水气逆上行,旁侵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附方】

化痰定喘丸 雄黄 朱砂 蝉衣 全蝎 僵蚕 南星 白附 轻粉

梅花饮子 硼石 芒硝 人参 甘草 辰砂 麝香 马牙冰片 末之,以瓷器贮好,麦门冬汤下,气喘咳嗽桑白皮汤下,平时薄荷汤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科折衷》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科折衷》书籍目录
  1. 喘症《幼科折衷》
  2. 喘症《中医名词词典》
  3. 喘症《灸法秘传》
  4. 喘证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5. 喘症论《症因脉治》
  6. 喘证总括《医宗金鉴》
  7. 喘症论治《类证治裁》
  8. 喘证门《幼科指南》
  9. 喘症脉候《类证治裁》
  10. 喘证《回春录》
  11. 《中医名词词典》
  12. 喘证《明医指掌》
  13. 《中医词典》
  14. 喘证《全生指迷方》
  15. 串臂漏《马培之医案》
  16. 喘证《中医词典》
  17. 串疽《中医词典》
  18. 喘证《医法圆通》
  19. 串疽《医宗金鉴》
  20. 喘争《中医词典》
  21. 串疽《外科心法要诀》
  22. 喘胀标本论《叶选医衡》
  23. 串臀漏《中医词典》
  24. 喘胀《明医杂着》
  25. 串枝防风《滇南本草》
  26. 喘胀《古今医案按》
  27. 《中医词典》
  28. 喘胀《中医词典》
  29. 《新修本草》
  30. 喘胀《医学集成》
  31. 《外科十法》

《幼科折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