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总论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为七情。然七情不越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悲属心包,附于心,惊属胆,附于肝,此七情之生于五志也。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悲哀恸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不止则伤志,恐惧而不解则伤精。此五志之伤于七情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此七情本经之形证也。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七情相胜之次第也。喜与悲忧相反,怒与惊恐相反,思则无有所反,乃土位建极于中州也。喜与怒相因,悲忧与惊恐相因,思则各有所因,乃土德寄旺于四时也。东垣云∶治目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其亦有鉴于此欤。但目之为病,由于六淫者易治,由于七情者难治。盖喜太过,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一经自具一气,一经又各兼五气,五五二十五气,变化难穷,苟不得其要,终难获效。然七情中悲伤心胞,惊伤胆者,间或有之。喜伤心,忧伤肺者,绝少也。惟思伤脾,恐伤肾,怒伤肝者,最多。诚能存养此心,使志意和平,精神澹定,悲怒不起,惊忧不扰,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然勿药有喜,何必乞灵于草根树皮哉。

- 七情总论《银海指南》
- 七情中《中医词典》
- 七取撞搓之法讲论答问三十一法《针灸神书》
- 七情证候《中医诊断学》
- 七日风《中医词典》
- 七情证《脉因证治》
- 七日口噤《中医词典》
- 七情郁证《中医词典》
- 七日来复《思考中医》
- 七情泻《中医词典》
- 七日五传《冯氏锦囊秘录》
- 七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七日五传《疡医大全》
-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原机启微》
- 七疝《中医名词词典》
-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审视瑶函》
- 七疝《圣济总录》
- 七情所伤《外科理例》
- 七疝《中医词典》
- 七情伤感嗽《中医词典》
- 七疝方三首《外台秘要》
- 七情疝《中医词典》
- 七疝候《诸病源候论》
- 七情内伤痢《症因脉治》
- 七疝解《叶选医衡》
- 七情内伤《医学真传》
- 七疝门《医方考》
- 七情脉《轩岐救正论》
- 七疝汤《是斋百一选方》
- 七情脉《古今医统大全》
- 七疝之形状《明医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