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病论
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血者气之所化也。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润经络,泽脏腑,养筋骨,充满一身,而目受其荫,固宜流通,而不宜瘀滞者也。然人之初生,必从精始,精之与血似乎非类,而丹家曰∶涕唾汗津精液血,七般灵物尽为阴。则凡属水类,皆天一地六所化,而血即精之类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苟房劳太过,精亏则血亦亏,而七窍不灵矣。夫血本阴类,其动者皆由于火,或外邪不解,而火郁于经,或纵饮不节,而火动于胃,遂使血热妄行,致成目赤 疡。治法以凉血清火为主,或壅瘀于经络,则睛珠胀闷,或郁结于睥 ,则 肉堆突,或乘风热,则发椒疮粟疮之类。总以行血散血为治。若痛伤痕陷,白障满泛等症,皆属血虚邪乘所致,治宜行血补血为先。盖太阳经起于目内 ,血多气少。少阳经起于目锐 ,血少气多。阳明经起于目之两旁交额之中,气血俱多。惟厥阴连于目系而已。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少阳之虚也。能辨过与不及,庶攻补皆得宜矣。以是知血化于气,而又为精类。阳虚不能生血,所以血宜温而不宜寒。阳亢最能伤阴,所以血宜静而不宜动。察于此而得其养营之道,则目光如炬,又何血病之足虞哉?

- 血病论《银海指南》
- 血病辨证《中医诊断学》
- 血卟啉症《医学遗传学基础》
- 血鳖《中医词典》
- 血不归经《中医名词词典》
- 血便《中医词典》
- 血不归经《傅青主男科》
- 血变《中医词典》
- 血不归经《中医词典》
- 血痹一《金匮悬解》
- 血不归经《正体类要》
-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血不下《证治准绳·女科》
-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 血不下《女科证治准绳》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血不养筋《中医词典》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 血不止《证治准绳·女科》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心典》
- 血不止《女科证治准绳》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浅注》
- 血不止论外方《妇人规》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血参《滇南本草》
-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 血槽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医宗金鉴》
- 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血痹虚劳《医宗金鉴》
- 血沉《常用化验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