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分应五脏
既知五官分五脏.当知五色分五脏.盖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经云.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黄为脾.白为肺.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故青病在筋.赤病在脉.黄病在肉.白病在皮.黑病在骨.盖以色应脏.以脏合形也.然或察部以言脏.或察色以言脏.亦犹诊脉之法.或以气口寸关尺分五脏.或以弦钩代毛石分五脏.夫弦钩代毛石者.五脏之气.见于血脉也.青赤黄白黑者.五脏之气.见于气色也.五脏之气.见于气色.因以气色分五脏.五脏之气.见于明堂.因以明堂分五脏.此活法也.亦定法也.至若以气色分脏腑.则浮泽为外.病当属腑.沉浊为内.病当属脏.若更合气色部位分脏腑.则色见于脏部者.其色深浓.当为脏气有余之病.其色浅淡.当为脏气不足之病.见于腑部者.其色深浓.当为腑气有余之病.其色浅淡.当为腑气不足之病.故以阴阳言.则脏阴也.腑阳也.色见诸阴者.脏病也.见诸阳者.腑病也.察其何部何色.而断其何脏何腑也.举凡皮肉血脉筋骨.亦以气色部位分之.矧气色有阴阳.部位有阴阳.脏腑病症.又各有阴阳.参而伍之.错而综之.可以象求.难以数推矣.

- 五色分应五脏《望诊遵经》
- 五色丹游《急救广生集》
- 五色符《千金翼方》
- 五色丹候《诸病源候论》
- 五色符《本草经集注》
- 五色丹毒《急救广生集》
- 五色符《新修本草》
- 五色丹《幼科释谜》
- 五色符《证类本草》
- 五色丹《证治准绳·幼科》
- 五色符《名医别录》
- 五色丹《幼幼新书》
- 五色合五脏之病《医学摘粹》
- 五色丹《中医词典》
- 五色合五脏之病宜分顺逆《医学摘粹》
- 五色带下总括《妇科心法要诀》
- 五色黄《中医词典》
- 五色带下总括《医宗金鉴》
- 五色黄候《诸病源候论》
- 五色带下《奇效简便良方》
- 五色吉凶通义篇《形色外诊简摩》
- 五色带下《中医词典》
- 五色交错合参《望诊遵经》
- 五色带《中医名词词典》
- 五色解《素灵微蕴》
- 五色[一作绝]脉论《中藏经》
- 五色痢《时病论歌括新编》
- 五色《内经评文》
- 五色痢《中医名词词典》
- 五色《针灸甲乙经》
- 五色痢《时病论歌括新编》
《望诊遵经》
- 作者:汪宏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 叙
- 卷上
- 诊法常以平旦
- 望色常宜定静
- 明堂周身部位
- 明堂六部提纲
- 面貌分应脏腑
- 五官分应五脏
- 五色分应五脏
- 相气十法提纲
- 望法阴阳总纲
- 五色相应提纲
- 五色主病提纲
- 部色主病提纲
- 四时望法相参
- 四时气色主病
- 昼夜阴晴相参
- 五方望法相参
- 气质望法相参
- 老少望法相参
- 居养望法相参
- 变色望法相参
- 望色先知平人
- 色以润泽为本
- 五色交错合参
- 五色十法合参
- 五色六部合参
- 气色部位合参
- 气色门户合参
- 色病宜忌合参
- 气色声音合参
- 气色脉象合参
- 气色病症合参
- 推展望色大意
- 主病条目大意
- 青色主病条目
- 赤色主病条目
- 黄色主病条目
- 白色主病条目
- 黑色主病条目
- 主病条目附识
- 卷下
- 目分脏腑部位
- 眼目形容提纲
- 眼目气色提纲
- 睑色望法提纲
- 面目望法相参
- 眼目形容条目
- 眼目气色条目
- 望舌诊法提纲
- 诊舌形容条目
- 诊舌气色条目
- 诊舌苔垢条目
- 诊舌津液条目
- 诊口形容提纲
- 诊口形容条目
- 诊唇望法提纲
- 诊唇形容条目
- 诊唇气色条目
- 四白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提纲
- 牙齿望法条目
- 诊鼻望法提纲
- 诊鼻形容条目
- 诊耳望法提纲
- 眼眉望法提纲
- 髭须望法提纲
- 发望法提纲
- 诊头望法提纲
- 面形分属五脏
- 面容分属五脏
- 诊腹望法提纲
- 诊背望法提纲
- 诊手望法提纲
- 诊足望法提纲
- 毫毛望法提纲
- 腠理望法提纲
- 尺肤望法提纲
- 诊皮望法提纲
- 诊肉望法提纲
- 络脉望法提纲
- 络脉主病提纲
- 诊筋望法提纲
- 诊骨望法提纲
- 爪甲望法提纲
- 诊乳望法提纲
- 脐府望法提纲
- 肾囊望法提纲
- 阴茎望法提纲
- 诊汗望法提纲
- 诊血望法提纲
- 诊痰望法提纲
- 大便望法提纲
- 诊溺望法提纲
- 月经诊法提纲
- 形体周身部位
- 身形望法提纲
- 身容望法提纲
- 形容望法大纲
- 行止动静提纲
- 诊坐望法提纲
- 诊卧望法提纲
- 身容四法提纲
- 意态望法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