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之理微,自古记之。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犹曰∶“若窥深渊而迎浮云。”许叔微曰∶“脉之理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凡可以笔墨载,可以口舌言者,皆迹象也。至于神理,非心领神会,焉能尽其玄微耶?如古人形容一胃气脉也,而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可以中候求也。不疾不徐,此迹象也,可以至数求也。独所谓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此非古人秘而不言,虽欲名状之而不可得,姑引而不发,跃然于言词之表,以待能者之自从耳。”东垣至此,亦穷于词,而但言脉贵有神。惟其神也,故不可以迹象求,言语告也。又如形容滑脉。而曰替替然如珠之圆转。形容涩脉,而曰如雨沾沙。形容紧脉,而曰如切绳转索。形容散脉,而曰如杨花散漫。形容任脉,而曰寸口丸丸。此皆迹象之外,别有神理,就其言状,正惟穷于言语,姑借形似以揣摹之耳。予昔寓泉州开元寺,月夜与林澹庵论脉。凡脉各设一形似最确之物以体象之。至于虚脉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极其摹拟,终不相类。林最后曰∶“得之矣,譬如发酵馒首。”竟失迟字之义。有羽衣钱存三在傍曰∶“何不比之海 浮水。”林大笑击节。盖海 质柔而大,随波上下,若人以手按之,则惊而没矣,于浮、大、迟、软,字字逼真,然为学究训诂之语,设不善领略者,不先于虚脉中发愤参求,但守一海 浮水于胸中,岂非戏论乎!故以有限之迹象,合无穷之疾病,则迹象乃有时而穷。以无尽之灵明,运有限之迹象,则疾病无往而不验。所谓口莫能宣者,终成绝学也哉!

- 脉有不可言传论《脉诀汇辨》
- 脉应杂病《幼科释谜》
- 脉有反关《医学摘粹》
- 脉应四时阴阳《灵素节注类编》
- 脉有亢制论《脉诀汇辨》
- 脉阴阳类成《明医杂着》
- 脉有可凭不可凭《医述》
- 脉阴阳类成《诊家枢要》
- 脉有可凭不可凭论《一得集》
- 脉阴阳俱紧《中医词典》
- 脉有逆从阴阳《古今名医汇粹》
- 脉阴阳俱紧《中医名词词典》
- 脉有七诊九候《古今医统大全》
- 脉阴阳俱浮《中医名词词典》
- 脉有数道《读医随笔》
- 脉溢怪病《奇方类编》
- 脉有顺逆《医碥》
- 脉溢《中医词典》
- 脉有宜忌《医学摘粹》
- 脉义总论《医学集成》
- 脉有宜忌《时方妙用》
- 脉义《医旨绪余》
- 脉有阴阳乘伏《古今医统大全》
- 脉义《医宗己任编》
- 脉有阴阳乘伏《轩岐救正论》
- 脉义《中医词典》
- 脉有阴阳真脏《类经》
- 脉义《思考中医》
- 脉有重阴重阳脱阴脱阳《古今医统大全》
- 脉以胃气为本《诊家正眼》
- 脉原《脉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