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脉(阳)

《脉诀汇辨》书籍目录

体象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洪脉,即大脉也。如洪水之洪,喻其盛满之象也。

主病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者,心烦舌破。洪在左关,肝脉太过。左尺得洪,水枯便难。

右寸洪者,胸满气逆。洪在右关,脾土胀热。右尺得洪,龙火燔灼。

按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时当朱夏,天地之气,酣满畅遂,脉者得气之先,故应之以洪。洪者,大也,以水喻也;又曰钩者,以木喻也。夏木繁滋,枝叶敷布,重而下垂,故如钩也。钩即是洪,名异实同。

《素问·玉机真藏论》以洪脉为来盛去衰,颇有微旨。大抵洪脉只是根脚阔大,却非坚硬。若使大而坚硬,则为实脉而非洪脉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大则病进。”亦以其气方张也。《玉机真藏论》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所以盛长也,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叔和云∶“夏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若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死不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即瘥。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脉。”《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可见形证不与脉相合者,均非吉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诀汇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脉诀汇辨》书籍目录
  1. 洪脉(阳)《脉诀汇辨》
  2. 洪脉《脉理求真》
  3. 洪脉(阳)《诊家正眼》
  4. 洪脉《中医词典》
  5. 洪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6. 洪脉《中医名词词典》
  7. 洪梅渚翁肝郁犯胃痛呕发黄温补药误危而复安《程杏轩医案》
  8. 洪临川兄幼女偏废《程杏轩医案》
  9. 洪师善《中医词典》
  10. 洪荔原翁挟虚伤寒《程杏轩医案》
  11. 洪涛《中医词典》
  12. 洪魁八《中医词典》
  13. 洪天锡《中医词典》
  14. 洪金鼎《中医词典》
  15. 洪庭光兄肝风眩晕证类猝中《程杏轩医案》
  16. 洪基《中医词典》
  17. 洪炜《中医词典》
  18. 洪洪玕《中医词典》
  19. 洪星门翁吐血《程杏轩医案》
  20. 洪广文少君损过脾胃《程杏轩医案》
  21. 洪与伏对《三指禅》
  22. 洪伏二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洪玥《中医词典》
  24. 洪大登痉病《程杏轩医案》
  25. 洪蕴(937-1004年)《中医词典》
  26. 洪达珏《中医词典》
  27. 洪瞻陛(?-1860年)《中医词典》
  28. 洪楚峰孝廉中脏殆证再生奇验《程杏轩医案》
  29. 洪召亭翁夫人胎动血晕急救保全《程杏轩医案》
  30. 洪丞相蜞针法《外科证治全书》
  31. 洪兆芳《中医词典》

《脉诀汇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