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
治毒蛇伤,急以小便洗出血;次取退场门中唾涂之,又以牙 封伤处,敷而护之甚妙,且不痛肿。(《山居》云∶用犬粪敷患处,亦佳。)又方,用好醋一二碗服,令毒瓦斯不随血泛;或饮清油一二盏,亦可。及以头绳扎定伤处两头,次用白芷末半两,白水调服,顷刻,咬处黄水出尽,肿消。又方,用白矾、雄黄、黄蜡等分,丸如指头大。遇有着伤,灯上烧开,滴伤处;或以竹筒按上,滴入,则毒不散。
〔世〕 路行,卒被蛇咬。当急扯裹脚带,扎缚伤处上下寸许,使毒瓦斯不能 伤肌体,又急用白矾,安刀头火上溶汁沸,滴于伤处,待冷,以长篦子速挑去靥,则毒血随出,黯肿尚未退更滴之,以退为度。村居山僻及途中夜行,卒被蛇伤咬,难求白矾处,速作艾炷灸五壮,以唾调盐涂之。如黯肿尚未消释,当更灸更搽,毒涎自然流出,且不透里伤人。(蜈蚣咬,亦宜灸。)
〔世〕 治一切毒蛇咬。用透明雄黄,研细末,以醇酒浓调,浓搽伤处,水流出如涎,痛肿即消。一方,以莴苣汁和雄黄末作饼子,候干为末,每用少许,贴疮口立效。
〔衍〕 有人被毒蛇所伤,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患处。
良久,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止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效验。又方,用干姜、雄黄等分,为末敷之。兼辟蛇,用绢袋盛,系臂上,男左女右,蛇闻气远避。
〔世〕 治毒蛇所伤。
上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效。
〔丹〕 治一切蛇咬。用香白芷嚼碎,敷患处;又用温酒调效。水蓼捣汁饮,滓敷伤处。樱桃叶绞汁服,滓敷伤处。
〔世〕 治一切蛇、虫所伤。用贝母为末,酒调,令病患尽量饮之,顷久,酒自伤处为水流出,候水尽,却以药滓敷疮上,即愈。治蛇咬,肿毒闷欲死者,用重苔六分、续随子六颗,去皮同为细末。以酒服方寸匕;又以唾调少许,敷患处立安。(《崔氏海上方》。)又方,用白矾二钱,服之,防毒瓦斯攻心。又方,金线重楼以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服之。又方,用 树叶、鱼腥草、地松节、皱面草,草决明,共一处研细,敷伤处极佳。地榆绞汁饮;及浓煎渍之,半日愈。治蛇伤,用马兰草即阶前菊,生捣敷伤处;亦解酒疸,止鼻衄,合金疮。治蛇咬疮,用蒜去皮一升,捣破,以童便一升,煮三四沸,热渍损处一两时。初咬未肿,即嚼蒜封之,六七易。又方,用蒜一升,乳二升,煮烂,空腹顿服,以饭压之,次日根据前再服。治诸恶虫蛇螫,用地松,捣敷之。
〔海〕 治蛇虺咬人。以独头蒜、酸浆草捣汁,敷咬处佳。
〔海〕 治蛇咬。男子阴毛,口含二十茎,咽其津,毒不入腹。
〔世〕 治诸般蛇咬,此传之于擒蛇者。药味不全亦可。
大青 小青 青本香 乌 叶 火炊草 山蕨HT 过山龙 地蜈蚣 天门冬 白芍药香薷上细末。用白木香研细,生白酒调服;渣置咬处,累效。
〔圣〕 治蛇咬毒。食茱萸一两,为细末。冷水调,分为三服,立瘥。
〔丹〕 治蛇毒,吃菰蒋草根灰,取以封之。其草即野茭白是也。(《广济方》。)蛇咬作疮,暖酒浸,日三次。丝瓜根,擂生酒,饮醉立愈。治蛇伤,用小青一握,细研,入香白芷半两,酒调服。却以手捻患处,候黄水出,为效。毒蛇伤人,目黑、口噤、毒瓦斯入腹,以甘草、白矾等分末之,冷水调下二钱。蒜一升,乳二升,煮食。仍煮童便,热渍之。麻油、米醋,并急饮二碗,毒即散。大粪涂之。头垢、耳塞、井泥、蚯蚓粪,和捣涂咬处,黄水出愈。一方加白丁香。
蛇咬,忌食酸物、梅子,犯之大痛。
蛇入人口并七孔中者,割猪母尾头,沥血着口中,并孔口上,即出。
〔圣〕 治因热取凉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者,用刀破蛇尾,内生椒二三粒,裹着即出。
- 毒蛇咬《证治准绳·疡医》
- 毒蛇咬《医学纲目》
- 毒蛇咬《奇方类编》
- 毒蛇啮秘方《华佗神方》
- 毒蛇咬方《奇方类编》
- 毒气攻心《中医词典》
- 毒蛇咬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毒木叶《雷公炮炙论》
- 毒蛇咬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毒聋《中医词典》
- 毒蛇咬伤《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毒淋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毒蛇咬伤《奇效简便良方》
- 毒痢《中医词典》
- 毒蛇咬伤《中医外科学》
- 毒理《预防医学》
- 毒蛇咬伤《外科学总论》
- 毒理《预防医学》
- 毒蛇咬伤的救治《外科学总论》
- 毒理《预防医学》
- 毒蛇咬伤的预防《外科学总论》
- 毒菌《证类本草》
- 毒蛇咬伤的诊断《外科学总论》
- 毒箭所伤候《诸病源候论》
- 毒蛇与蛇毒的分类《外科学总论》
- 毒箭所伤《圣济总录》
- 毒生蛇形《急救广生集》
- 毒箭伤方《救伤秘旨》
- 毒盛《明医指掌》
- 毒火喉《中医词典》
- 毒盛变虚论《张氏医通》
《证治准绳·疡医》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痈疽部分
- 痈疽部分·头部(一)
- 痈疽部分·面部(二)
- 痈疽部分·耳部(三)
- 痈疽部分·口齿部(四)
- 痈疽部分·项部(五)
- 痈疽部分·肩部(六)
- 痈疽部分·臂部(七)
- 痈疽部分·手部(八)
- 痈疽部分·胸部(九)
- 卷之四
- 痈疽部分·胁部(十)
- 痈疽部分·腹部(十一)
- 痈疽部分·背部(十二)
- 痈疽部分·腰部(十三)
- 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 痈疽部分·股部(十五)
- 痈疽部分·膝部(十六)
- 痈疽部分·胫部(十七)
- 痈疽部分·足部(十八)
- 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