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疽
或问∶百会穴生疽何如?曰∶此名玉顶发,初如麦米,顿增痛楚,寒热大作,由虚阳浮泛,宜以盐汤下八味丸,引火归源,甚则黑锡丹。或元气素浓,六阳经受风邪,风火相扇,脏腑热毒上攻而然者,宜黄连消毒饮兼玉枢丹、胜金丹,更以附子切片,置涌泉穴灸五壮,以泄其毒。七日无脓者死。

- 百会疽《证治准绳·疡医》
- 百会疽《医宗金鉴》
- 百会疽《外科心法要诀》
- 百会疽《中医词典》
- 百会疽门主方《疡医大全》
- 百会(一名三阳,一名五会,一名巅上,一名天满)《针灸大成》
- 百会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百会《针灸学》
- 百会疽之治《余无言医案》
- 百会《中医词典》
- 百疾《中医词典》
- 百会《气功外气疗法》
- 百家箸《证类本草》
- 百花散《扁鹊心书》
- 百节《中医名词词典》
- 百花散《儒门事亲》
- 百节《中医词典》
- 百花膏《是斋百一选方》
- 百解散《明目至宝》
- 百花膏《医方论》
- 百解散《是斋百一选方》
- 百和香《备急千金要方》
- 百刻《中医词典》
- 百合粥《食物疗法》
- 百劳《中医词典》
- 百合知母汤方《医学心悟》
- 百劳《证类本草》
- 百合知母汤方《医宗金鉴》
- 百劳丸《医方考》
- 百合知母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百劳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证治准绳·疡医》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痈疽部分
- 痈疽部分·头部(一)
- 痈疽部分·面部(二)
- 痈疽部分·耳部(三)
- 痈疽部分·口齿部(四)
- 痈疽部分·项部(五)
- 痈疽部分·肩部(六)
- 痈疽部分·臂部(七)
- 痈疽部分·手部(八)
- 痈疽部分·胸部(九)
- 卷之四
- 痈疽部分·胁部(十)
- 痈疽部分·腹部(十一)
- 痈疽部分·背部(十二)
- 痈疽部分·腰部(十三)
- 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 痈疽部分·股部(十五)
- 痈疽部分·膝部(十六)
- 痈疽部分·胫部(十七)
- 痈疽部分·足部(十八)
- 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