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作痛
有一患者,肿痛发热,作渴汗出。薛曰∶此阴血受伤也,先砭去恶秽,以通壅塞,后用四物,柴胡、黄芩、山栀、丹皮、骨碎补,以清肝火而愈。 有一患者,伤处揉散,惟肿痛不消。薛曰∶此瘀血在内,宜急砭之,不从。薛以萝卜自然汁,调山栀末敷之,破处以当归膏贴之,更服活血之剂而瘥。数年之后,但遇天阴,仍作痒痛,始知不砭之失。
有一患者,臀腿黑肿而皮不破,但胀痛重坠,皆以为内无瘀血,惟敷凉药,可以止痛。薛诊其尺脉涩而结,此因体肥肉浓,瘀血蓄深,刺去即愈,否则内溃,有烂筋伤骨之患。薛入针四寸,漂黑血数升,肿痛遂止,是日发热恶寒,烦渴头痛,此气血俱虚而然也,以十全大补之剂遂瘥。 一男子闪伤右腿,壅肿作痛。薛谓急砭去滞血,以补元气,庶无后患。不信,乃外敷大黄等药,内服流气饮,后涌出秽脓数碗许,其脓不止,乃复请治。视其腿细而脉大,作渴发热,辞不治,后果殁。
窗友王汝道,环跳穴处闪伤,瘀血肿痛,发热作渴,遂砭去瘀血,知其下焦素有虚火,用八珍加黄柏、知母、牛膝、骨碎补,四剂顿止;用十全大补汤,少加黄柏、知母、麦门、五味,三十余剂而敛。

- 瘀血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 瘀血作痛《医宗金鉴》
- 瘀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 瘀血作痛《正骨心法要旨》
- 瘀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瘀血作痛《正体类要》
- 瘀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瘀血作热《金匮翼》
- 瘀滞《续名医类案》
- 瘀血肿痛《正体类要》
- 瘀滞《伤科汇纂》
- 瘀血滞于肺络《凌临灵方》
- 于法开《中医词典》
- 瘀血滞肺《凌临灵方》
- 于名鹏《中医词典》
- 瘀血腰痛《金匮翼》
- 于溥泽《中医词典》
- 瘀血腰痛《中医词典》
- 于省三《中医词典》
- 瘀血血蛊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于暹春《中医词典》
- 瘀血血蛊证治《医宗金鉴》
- 于应震《中医词典》
- 瘀血胃脘痛《中医词典》
- 于于《中医词典》
- 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于志宁《中医词典》
- 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余伯陶《中医词典》
- 瘀血头痛《中医词典》
- 余毒《张氏医通》
《证治准绳·疡医》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
- 卷之二
- 卷之三
- 痈疽部分
- 痈疽部分·头部(一)
- 痈疽部分·面部(二)
- 痈疽部分·耳部(三)
- 痈疽部分·口齿部(四)
- 痈疽部分·项部(五)
- 痈疽部分·肩部(六)
- 痈疽部分·臂部(七)
- 痈疽部分·手部(八)
- 痈疽部分·胸部(九)
- 卷之四
- 痈疽部分·胁部(十)
- 痈疽部分·腹部(十一)
- 痈疽部分·背部(十二)
- 痈疽部分·腰部(十三)
- 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 痈疽部分·股部(十五)
- 痈疽部分·膝部(十六)
- 痈疽部分·胫部(十七)
- 痈疽部分·足部(十八)
- 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