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温药

《证治准绳·疡医》书籍目录

戴院使云∶发散诸般毒,多碾白芙蓉叶,入草乌末少许,蜜调敷,重者加入南星未。凡诸毒用敷贴药,欲散搓入麝香,欲溃搓入雄黄

冲和仙膏(一名黄云膏。) 冷热不明者用之,茶、酒随证治之。

紫荆皮(五两,炒。又名红肉,又名内消) 独活(三两,炒,不用节) 赤芍药(二两,炒) 白芷(不见火,一两) 木腊(又名望见消,又名阳春雪,即石菖蒲也,随加减妙。)

五味,并为细末,用法详见于后。

流注杂病,莫非气血凝滞所成,遇温即生,遇凉即死,生则散,死则凝,此药是温平,紫荆皮木之精,能破气、逐血、消肿。独活土之精,能止风、动血、引气,拔骨中毒,去痹湿气,更能与木腊,破石肿坚硬。赤芍药火之精,微能生血,住痛去风。木腊水之精,能生血、住痛、消肿,破风散血。白芷金之精,能去风、生肌、止痛。盖血生则不死,血动则流通,肌生则不烂,痛止则不 作,风去则血自散,气破则硬可消,毒自散,五者交攻,病安有不愈乎。一凡病有三证,治有三法,如病极热,则此方中可倍加紫荆皮、木腊,少用三品,亦能消散之,但功少迟耳。如病极冷,则此方微加赤芍药、独活,亦能活血而消散之,功亦稍迟而不坏病。一如病热势大盛,切不可用酒调,但可用葱泡汤调,此药热敷上,葱亦能散气故也,血得热则行,故热敷也。如病稍减,又须用酒调,酒能生血,遇热则血愈生,酒又能行血,遇温则血愈行矣。一疮面有血泡成小疮,不可用木腊,恐性粘,起药时生受,宜用四味先敷,后用木腊,盖在上面,复过四围,以截助攻之血路,凡敷药皆须热敷,干则又以元汤湿透之,使药性湿蒸而行,病自退矣。一如用正方,四面黑晕不退,疮口皆无血色者,是人曾用冷药太过,不可便用玉龙,盖肌未死也,恐药力紧,添痛苦,宜于此方加肉桂当归,以唤起死血,自然黑晕退,见功效,血回即除加药,只以正方取效。一如用正方,痛不住,可取酒化乳香没药,于火上使溶,然后将此酒调药,热涂痛止。一流注筋不伸者,可于此方,加乳香敷之,其性能伸筋故也。一如疮口有赤肉突出者,其证有三,一是着水,二着风,三是刀破后,刀口番突,宜以此方,加少南星以去风,用姜汁、酒调,其不消者,必是庸医以手按出脓核太重,又以凉药凉了皮,以致如此,若投以热药则愈糜烂,此又有口诀焉,(宜用白矾、枯,朴硝二味,为末敷之,次用硫黄末 之,外服荣卫加对金饮,外贴冲和。)一若病势热盛者,不可便用凉药,热盛,则气血壅会必多,大凉,则血退不彻,返凝于凉,故宜温冷相半用之,血得温则动,挟凉则散,可用此方,加对停洪宝丹,用葱汤调涂贴之。一此方乃发背、流注之第一药也,学者当通变妙用,表里相应,则病在掌握之中,但发背甚者,死生所系,惟此药功最稳重,终始可恃,决无变坏。若发之轻者,草医亦能取效,然有变证流弊之患,此无他,发于阴则非草医之可治矣,岂如是剂,兼阴阳而并治,夺造化之神功哉。至如流注一疾,虽不能死人,而十有九为废疾,废疾流连,死亦随之,纵有医之能愈者,亦必半年周岁之后,方见其效,此乃百中之一,然终为残弱之身矣。惟吾此派仙方,药奇效速,万不失一,端有起死回生之效,非言所能尽述。夫流注乃伤寒余毒,故有表未尽者,余毒客于经络,气血不匀,则为热流注。所谓医之能愈者热也,热病少见,有表散太过,气血衰者,余毒流入腠理,腠理或疏或密,为冷流注。所谓医之难医者冷也,冷病常多,故伤寒表未尽者,非特为热证而已,其余毒亦多为冷证,皆原于肾虚,故作骨疽。冷则气愈滞而血愈积,故但能为肿而不能为脓,若医者投之以凉剂,则所谓冷其所冷,而阴死于阴,惟有坏烂腐肉,毒瓦斯着骨而为骨痈,流为废疾。故曰骨痈者,流注之败证也。流者动也,注者住也,气流而滞,则血住而凝,气为阳,血为阴,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吾所以能移流注于他处而散之者,取其能动故也,动则可移,阳既移而动矣,阴岂能独住而不随之者乎。是故以独活引之者,以其性能动荡气血也,引之一动,则阴阳调和,不能为脓,而散之于所移之处,势必然矣。一流注在背膊、腰腿紧要处,当用此方,浓敷患处,却单用独活一味,末之酒调,热涂一路,其尽处以玉龙诱之,此移法也,使血气趋于他所,聚于无紧要处作脓,又或消之。若以成脓,则引不下,急将此药拔之,出毒瓦斯免作骨疽。如庸医用了凉药,犯了针刀,使成骨痈,非药所愈,又待其碎骨出尽方愈。若怯用针刀取之,则用玉龙,治法在后。若正骨出无治法,副骨出可安。一方用白芷、紫荆皮酒调,以内消初生痈疽,名一胜膏。又方,只用赤芍药、木腊、紫荆皮作箍药,名三胜膏。一方治大人、小儿,偶含刀在口,割断舌头,已垂落而未断。用鸡白软皮,袋了舌头,用破血丹,蜜调涂舌根断血,却以蜜调和蜡,稀稠得所,调此正方,敷在蜡子皮上,取其软薄,能透药性故也。如在口溶散,勤勤添敷,三日舌接住,方可去鸡子白皮,只用蜜蜡调药,勤勤敷上,七日全安。学人观此,则知通变,活法妙用,不在师传之功,如无速效,以金疮药参错治之,尤妙。一治痈肿未成脓,不可便用洪宝丹贴头上,恐为冷药一冰,血凝不消,不能成脓,反能烂肉,只用此方敷贴。如不消,欲其成脓,却以玉龙贴痈头以燥之,次用此正方在玉龙之下,四围用洪宝丹箍住,以截新潮之血。又若病未甚冰于凉药者,玉龙之下,不必用此方,上以洪宝丹围之。一如救坏病,未见可用玉龙只用此方,自然稳当,免病患苦。一发背初生未成,单用紫荆皮末,酒调箍住,自然撮细,不开服药,止用柞木饮子,乃救贫良剂也。一此方加南星、草乌二味三分之二,热酒调敷诸痈,可以溃脓不痛,若单玉龙,要洪宝丹箍住,实此法妙。一 犬咬人,单用紫荆皮,砂糖涂留口,金丹退肿,嚼杏仁,置口中去毒。一法加南星、草乌二味,与此方各一半,热酒调敷,可治久损,至妙。一小儿软,用此方加军姜,酒调敷,若初发即用此方酒调敷,成脓而止。若初发时用紫荆皮、木腊,酒调敷,可以必消,切不用洪宝丹。一 疽,心火热毒也,见于五心,痛不可忍,其状如泡疮而血赤,外形虽小,内有热毒在心腌者难治,在手足心者可疗。然治之须早,稍迟或在心腌,则腐肉粉碎,神仙莫医。凡有此疾在手心,则用洪宝,于手心环围敷之,以截其血,却用冲和于手心,留口收功;在足心则用洪宝,敷在脚胫、交骨四围,一二寸长,以冲和收功如前。

神功散 专治发背痈疽,一切疔毒,并瘰 等疮,已未成患者,效验不可备述。

川乌头(炮,去皮尖) 川黄柏(炙,去粗皮)

上二味为细末后各等分,用小儿,或大人唾津,调成膏,如唾少,嗽口水亦可。发背、痈疽等疮才起者,敷于患处留头,候药干,用淘米水常润湿,每日换药敷一次。如疮已成,重患将溃烂者,先将槐枝艾叶煎汤,炖温,将疮洗净,用绢帛榐去脓血,以香油润患处,用绵纸仍照患处,剪成圆钱,留头粘贴,后用药涂于纸,如干,根据前用淘米水润,日换一次,听其自然,流脓不可手挤。如敷药后,病患觉疮住疼即热即愈,如生肌则腐肉自落。腐而不落者,剪割亦可,最不宜用针。发背不宜贴膏药,凡医疮摒去别医,止饮别药方可治。忌气怒、房事、劳役,并孝服、体气、饮酒之人。饮食忌酒,并羊、鸡、鱼、肉、瓜茄、姜辣之物。若因气怒,反复发肿者,根据前治之。如治对口并脑疽,不必洗去旧药,逐次添药,恐动疮口惹风也。

围药

南星 草乌头 黄柏 白芨(各二两) 五倍子(炒,一两)

上为细末,调如糊,随血围匝如墙壁,可移险处于不险处,如神。

敷药

白蔹 白芷 天南星 白芨 贝母(各等分)

上为末。水调敷,外用围药束定,内用敷药提起,制之有理。

将军铁箍膏 治诸恶毒疮,红肿突起,用药箍疮四围,不令滋蔓走疰毒瓦斯。

盐霜白梅 南星 大黄 苍耳根(各一两) 白芨 白蔹 防风 川乌头(各半两) 草乌头 雄黄(各三钱)

上为细末。先以苍耳根霜梅捣烂,和余药调成膏。如干入醋调得所,于疮四围,用药作铁箍涂上,止留疮高突处,如药干以鸡羽蘸水扫之,日换二三次,大妙。

又方 治一切痈疽,肿毒。

草乌 贝母 天花粉 南星 芙蓉叶(各等分,为细末)

上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仍用醋润之,按∶此方药性温和常用,不问阴阳肿溃,并效。

铁箍散

贝母(去心) 白芷 苍耳草灰(醋拌。晒干,各二两) 或加龙骨(二钱) 尤妙上为细末,水调或香油贴疮上。

大铁箍散

芙蓉 猪卷皮 木鳖子(各四两) 白芷 黄柏 寒水石 赤豆 白蔹 贝母(各二两)

大黄 紫荆皮 白芨 真地青 羌活(各一两) 防风(半两)

上为细末。凉水调,围痈四畔。如肉脆,去白芨、白蔹,加生地黄地榆,用芭蕉油调敷。热甚者,用三消散

黄散 围肿毒。

犀角屑 大黄 白芨 草乌皮尖 白蔹 麝香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醋调,薄摊油纸上,稍干揭下,再添润湿贴之即消。

外用渍毒药 治诸肿毒,坚硬不消。

升麻 葛根 鼠粘子 地骨皮 金银花 黄花地丁 甘草(生,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用五七钱,水一升,煎十沸。于肿处四畔热用,冷则再暖。

围肿方

草乌 白芨 白蔹 黄柏 朴硝(各等分)

上为末。用蜜醋调,围肿外,即便收起。

白膏 贴五发未破。

南星 大黄 草乌 白蔹(各半两) 蚌粉柏皮(各一两) 小赤豆(一两) 加乳香、没药尤妙。

上为末。取芭蕉头研取油调,角四畔。

雄黄散(郭氏) 治痈疽、发背紫晕,疼痛不止。

粟米小粉(三两,炒) 草乌头 南星 络石 百合(各一两) 白芨(二两) 乳香 没药雄黄 黄丹(各半两)

上为极细末,温水调敷之。

治无名肿毒,或背疽。治法肿围定。名铁井栏

芙蓉叶(重阳前收,研末) 苍耳(端午前收,烧灰存性)

上同研细,以蜜水调敷之。

乌龙膏(一名乌金散) 治一切肿毒,痈疽,收赤晕。

木鳖子(去壳) 半夏(各二两) 小粉(四两) 草乌头(半两)

上于铁铫内,慢火炒令转焦,为细末,出火毒,再研。以水调,稀稠得所。敷疮四围,中留顶出毒瓦斯;或用醋调亦得。

宣毒散 初发或灸后敷贴,消肿收赤晕,围聚。

露蜂房(三两,炒焦) 南星 赤小豆(各一两) 小米(一合) 生草乌(二钱半) 生白矾(半钱)

上为细末。用淡醋调涂四畔,干即再上。

拔毒散 痈疽肿结通用,能散能溃。

南星(上等大白者,一两) 草乌头 白芷(各半两) 木鳖子仁(一个,研)

上为细末。分两次,法醋入蜜调敷纱贴之。

蠲毒散 治痈疽肿毒,未结则散,已结则溃,去风排脓。

大南星(一两) 贝母(七钱半) 白芷 赤小豆僵蚕(炒,各半两) 雄黄(二钱)

上为细末。初用醋调敷,后用蜜水调敷。

退毒散 痈肿通用。

木鳖子(去油) 大南星 半夏(生) 赤小豆 白芷 草乌(连皮尖,各等分)

上为细末,硬则法醋调敷,热 则蜜水调敷。

神功妙贴散 涂敷痈疽晕内,使脓血化为水出,收晕敛毒。

大南星(圆白者) 蓖麻子仁(各四钱) 五倍子(淡红者) 半夏(生) 白芷(稍片) 姜黄贝母白芨(各三钱) 没药 乳香(各二钱) 花蕊石散(二帖)上为细末。夹和井水,入蜜调敷。疮色黯晦,姜汁调敷,从晕边抹收入里,留中间如钱大,贴膏药。若疮开大,全用纱摊药,以旧茶笼内白竹叶尾,剪两片如疮势,先贴药上,然后贴疮,久年蓬仰上竹叶,亦得。竹叶出水,藉药以行之。凡敷药须是细末,则不痛。

特异万灵散 治痈疽、发背、肿毒等患,神妙。

石膏(烧通红,碗覆在泥地上一宿) 大白南星 赤小豆 草乌(连皮尖,各半两) 乳香(二钱,别研)

上为细末,蜜水调成膏,从外抹收入,留最高处如钱勿敷。如疮已破,切忌药入疮口恐痛。敛毒排脓,不致溃烂屡效。

治冷痈青硬无头,阴毒并疮疥毒疮,皆效。

生铁轻粉(各二钱) 白松香(一两半) 麝香(少许)

先将铁锈松香为细末。入铫内,加麻油一两,慢火煎数沸,离火待热少退,入轻粉、麝香末,搅匀,即为膏矣,收贮。量疮大小,摊贴患处。

敛疮内消方 黄明胶一两,水半升,溶消了,入黄丹一两,再煮三五沸,又放温冷。

以鸡毛扫在疮口上,如未成,即涂肿处自消。

凡痈不问已溃未溃者,以胶一片,水浸令软,随肿大小,贴当头上开一孔,若已溃合脓者,当被胶急发之,脓皆出尽,未有脓者,肿当自消矣。

治发背秘法 李北海云,此方神受,极奇秘。以甘草三大两,生捣别筛末,大麦面九两,于一盘中相和,搅令匀,取上好酥少许,别捻入药令匀,百沸水搜和如饼剂。方圆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油纸隔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者,脓水自出,未成者,肿便内消。

隔皮取脓法 治诸般肿毒。

驴蹄(细切,一两,炒) 乔麦面(一两) 白盐(半两) 草乌(四钱,去皮)

上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出火毒研,米醋调成膏。用白纸摊贴患处,毒自毛窍而出,其肿自退。

雄黄散 治痈疽,赤肿疼痛,未得脓溃,贴成脓。

雄黄(细研) 黄柏 槟榔 川大黄 骐 竭(各七钱半) 麝香(研,一钱) 黄连(一两) 白芷木香桂心(各半两) 当归(炒,三钱)

上为细末。用腊猪脂调,令匀,涂于绢上,贴肿处,候脓溃后,即用膏药搜脓生肌。

万应针头丸(《剂生》) 治一切脑背疽,恶毒,大疮欲死者。一粒即愈。

麝香(二钱) 血竭(如蜡者用,散者不用,非真也) 轻粉 蟾酥(舌试辣者) 砂(各三钱) 片脑(一钱) 蜈蚣(一对,全用)

上为极细末,炼蜜和丸为剂。如疮有头者,用针头挑破,微有血出,将药一黍米大,放挑开疮内,上用纸花,周遭唾津温贴疮上,不过时刻即愈。如两腋见无头疮,即是暗疔。

即将两手虎口内白土纹,用针挑破,如前法用药封盖,忌鸡、鹅、酒、湿面,一切发热之物。

针头散(《保命》) 治疮疡 肿木硬。

上以乳香,蟾酥各一钱,同研匀细,以儿乳汁和如泥,入瓷石盒收之,干不妨。每用以唾调,拨少许点于肿处上,以膏药贴之,毒瓦斯自消,纵然有疮亦轻。

万槌青云膏 治诸般痈肿,未成脓者,贴散;已成脓拔毒追脓,腹中痞块贴块上;疟疾,贴大椎及身柱,其效如神。

白松香(一斤,去木屑) 蓖麻子(三百粒,去壳) 杏仁(三百枚,去皮) 铜青(三两) 乳香没药(各一两五钱) 轻粉(二钱)

上共作一处,用铁槌木砧,于日中捣成膏,如燥少加香油杵之,或用石臼木杵捣亦可,用瓷器盛,绯帛摊贴。(汤中做,不见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证治准绳·疡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证治准绳·疡医》书籍目录
  1. 敷贴温药《证治准绳·疡医》
  2. 敷贴热药《证治准绳·疡医》
  3. 敷眼法《中医词典》
  4. 敷贴凉药《证治准绳·疡医》
  5. 敷眼药《古今医统大全》
  6. 敷贴《证治准绳·疡医》
  7. 敷眼药《审视瑶函》
  8. 敷贴《中医词典》
  9. 敷阳固精丸《奇方类编》
  10. 敷贴《千金翼方》
  11. 敷药《中医词典》
  12. 敷螺法《医方考》
  13. 敷药《古今医统大全》
  14. 敷和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敷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 敷和《中医词典》
  17. 敷药《急救广生集》
  18. 敷寒凉药《保婴撮要》
  19. 敷药《外科全生集》
  20. 敷毒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1. 敷药拔风害人说《医学三字经》
  22. 敷齿立效散《小儿药证直诀》
  23. 敷药发泡法《中医词典》
  24. 《中医词典》
  25. 敷药法《针灸学》
  26. 《中医名词词典》
  27. 敷药方《冯氏锦囊秘录》
  28. 跗肿《中医词典》
  29. 敷药方《冯氏锦囊秘录》
  30. 跗肿《中医名词词典》
  31. 敷药方《外科传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