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痹
病名。五脏痹之一。由肌痹发展而成。脾主肌肉,故亦有脾痹即肌痹之说。《素问·痹论》:“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寒。”《素问·刺逆从论》:“少阴不足,病脾痹。”或谓:“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谓脾痹”(见《圣济总录·脾痹》)。《症因脉治·脾痹》指出:“脾痹之证,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泻,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选用黄芪丸、白术汤、五味异功散、保和丸、香砂枳术丸等方治疗。参见肌痹、五脏痹条。

- 脾痹《中医词典》
- 脾痹《圣济总录》
- 脾痹《症因脉治》
- 脾痹《中医名词词典》
- 脾痹《也是山人医案》
- 脾,其华在唇四白《中医名词词典》
- 脾病《千金翼方》
- 脾《组织学与胚胎学》
- 脾病《中医词典》
- 脾《人体解剖学》
- 脾病《审视瑶函》
- 脾《人体解剖学》
- 脾病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脾《古今医彻》
- 脾病候《诸病源候论》
- 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脾病呕吐泄泻《医法圆通》
- 脾《顾松园医镜》
- 脾病生时须撮口《痰火点雪》
- 脾《普济方·针灸》
- 脾不统血《中医名词词典》
- 脾《证治准绳·幼科》
- 脾不统血《中医词典》
- 脾《医述》
- 脾不主时《思考中医》
- 脾《中医基础理论》
- 脾不主时《中医词典》
- 脾《疡医大全》
- 脾不主时《类经》
- 脾《中医词典》
- 脾部(足太阴属脏)《笔花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