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咳嗽
证名。秋月感受湿热或燥热所致的咳嗽。见《不居集》卷十五。身热自汗,口干便赤,脉虚而洪者,用白虎汤。身热而烦,气高而短,心下痞满,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者,用香薷饮。深秋感受燥气之肺燥咳嗽,当清金润肺,或兼清散。《类证治裁·咳嗽》:“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仁、阿胶、百合、枇杷膏之属。”参见咳嗽、肺燥咳嗽等条。

- 秋月咳嗽《中医词典》
- 秋应中衡《中医词典》
- 秋燥《时病论歌括新编》
- 秋应中衡《中医名词词典》
- 秋燥《中医名词词典》
- 秋疫《儿科萃精》
- 秋燥《时病论歌括新编》
- 秋温外热中寒证《余无言医案》
- 秋燥《中医词典》
- 秋温兼伏气化热《医学衷中参西录》
- 秋燥《医述》
- 秋温昏谵腹满证《余无言医案》
- 秋燥《临证指南医案》
- 秋温恶候叠见证《余无言医案》
- 秋燥《温病条辨》
- 秋温《中医词典》
- 秋燥《温病条辨》
- 秋为疟《医学纲目》
- 秋燥《温病条辨》
- 秋水仙碱《药理学》
- 秋燥《回春录》
- 秋霜散《博济方》
- 秋燥《时病论》
- 秋暑(秋凉)《时病论歌括新编》
- 秋燥《校注医醇剩义》
- 秋暑(秋凉)《时病论歌括新编》
- 秋燥辨论《六因条辨》
- 秋暑《时病论》
- 秋燥论《医门法律》
- 秋暑《中医词典》
- 秋燥门方《医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