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后昏厥 热病经来

《景景医话》书籍目录

肝藏血而主疏泄,故阴虚火旺之体,每有水不涵木,木火内炽,血不能藏,失其疏泄之常,而月经先期而至,或因热病而未期骤至者,此须凉肝凉血为要。经初至一日,或有瘀积,可用凉血而动血者,如丹皮之辛以流动之,丹参之下行以畅达之,二药性虽寒凉,决不至凝涩不行。医家辄用桃仁红花泽兰等温剂,谓寒凉则血凝滞,不知此盖指苦寒而味不辛、性不下行者而言;设热病而用温剂以助热,害不胜言;经将净时,则并此二药亦不可用,须白薇紫草生地等凉血而不动血者治之矣。昔治张绍庭景羲女,骤然昏厥,至三时之久,绍庭见昏厥,即来延余,余适出诊松江,又延叶晋叔君,叶亦适他出,绍庭惶急万状,知余三钟返,在寓守候。余归,即同往,犹未醒也,面青,脉伏,四肢逆冷,但知其体肥有痰,月经先期而至,先患肿胀,是肝厥耳,为寒为热不得而知之。余甚踌躇,其时牙犹紧闭,姑用箸强汗之,略露一缝,窥见舌边尖碎烂,乃知为心肝两经血分之热.病亟不及详列脉案,因嘱先以紫雪[丹]开之,俟其稍醒,以犀角羚羊角竹沥等频灌之,半时即醒.乃继之以方药,而列脉案如右:初病肿胀,胀属肝,肿属脾,木强土弱,木强则生火,土弱则聚湿,湿为火烁,则凝而为痰,火热盛而动风,则手足抽搦,肝阳为痰湿所遏,郁而暴发,挟痰以上升,则发厥,上蒙清窍,则神昏,今窍已开,神识已清,但两手脉皆沉伏不见.名曰伏匿脉,乃热深蹶深之候,慎防再厥再昏。此际痰火未平,亟宜清降,舌尖碎,心热也,舌边碎,肝热也,由肝及心,心肝皆属血,宜清血分之热,肝主疏泄,故经期反先时而至,但用辛凉以清血,勿嫌其性寒阻经也,药为青黛石决明二两,竹卷心三钱,大丹参三钱,西赤芍五钱,粉丹皮二钱,水炒竹茹三钱后下,嫩钩藤一钱五分,冲入鲜竹沥二两,白莱菔汁一杯,枳实汁一匙,连三剂而大愈,厥未再发。又调理肝脾,并肿胀亦尽消。

当时颇有以两脉伏经来,訾余用凉者,乃绍庭信余深,不之疑,因录出以告时医之温病经至.而扭于用温通者;热深厥深致脉伏,而误认为虚寒欲脱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景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景医话》书籍目录
  1. 肿胀后昏厥 热病经来《景景医话》
  2. 肿胀概论《丁甘仁医案》
  3. 肿胀论《古今医彻》
  4. 肿胀部《神应经》
  5. 肿胀论治《类证治裁》
  6. 肿胀案《丁甘仁医案》
  7. 肿胀脉案《类证治裁》
  8. 肿胀(肿即水肿.胀即肿满.)《脉症治方》
  9. 肿胀脉候《类证治裁》
  10. 肿胀《针灸聚英》
  11. 肿胀门《小儿推拿广意》
  12. 肿胀《陈氏幼科秘诀》
  13. 肿胀门《小儿推拿广意》
  14. 肿胀《也是山人医案》
  15. 肿胀门《幼科推拿秘书》
  16. 肿胀《瘴疟指南》
  17. 肿胀门(红疸黄疸)《针灸大成》
  18. 肿胀《幼科铁镜》
  19. 肿胀门(幼幼汇集 中)《古今医统大全》
  20. 肿胀《医学见能》
  21. 肿胀门推法《推拿抉微》
  22. 肿胀《叶天士医案精华》
  23. 肿胀如杯《中医词典》
  24. 肿胀《邵兰荪医案》
  25. 肿胀危候《医学从众录》
  26. 肿胀《经验丹方汇编》
  27. 肿胀引经别证辨《叶选医衡》
  28. 肿胀《厘正按摩要术》
  29. 肿胀总括《医宗金鉴》
  30. 肿胀《幼科折衷》
  31. 肿胀总括《杂病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