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昏谵语(一)

《景景医话》书籍目录

叶天士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又云“舌色纯绛鲜泽者,胞络受邪也。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即闭.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吴鞠通云:“太阴温病,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又云“温毒神昏谵语者,先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属,继以清宫汤。”又云“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清神不了了,时时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又云“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暑入手厥阴也,清官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王孟英说亦大略相同。于是后之医家,因陋就简,据此数书,遂以为道尽于斯也,一遇神昏谵语,为叶吴辈印定眼目,便以为治温热病在手经而不在足经。一若人身果分两截,漠然不相关者,于是群以为心包络病矣,讵知其不专属心包络乎。王晋三云:“病起头痛,而后神昏不语者,此肝虚魂升于顶,当用龙骨牡蛎救逆以降之,非至宝丹等所能苏也。”此则神昏属诸肝。李东垣云:“热入血室,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夫血室者,肝脏也,既曰昼则明了,夜必不明了可知,不明了即神昏之谓,此则神昏亦属诸肝。但王说魂升于顶之神昏,乃肝虚。李说热入血室之神昏,乃肝实。此则有异。《内经·热论》云:“阳明者,十二经脉之海,其气血盛,故不知人。”《金匮·中风篇》云:“邪入于府,即不识人。”赵以德注谓胃为六府总司,诸府经络受邪,必归于胃,胃热甚,津液壅溢,结为痰涎,闭塞隧道,堵其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徐忠可注谓将颈两人迎脉按住,其气即壅遏不识人。人迎者,胃脉也。夫所谓不知人、不识人者,非即神昏而何?此则神昏又属诸胃。裴兆期《医谈》曰:“人谓神昏之病原于心,心清神乃清。”余谓神昏之病原于胃,胃清神乃清.胃气一有不清,即不能摄神归舍,是神之昏不昏,专在乎胃之清不清。不观酒醉之人乎?酒醉之人,醉胃不醉心也,何以神昏而言语无伦也,不观饱食填息之人乎?饱食之人,饱胃不饱心也,何以神昏而一时瞀乱也;不观痰涎壅塞之人乎?痰塞之人,塞胃不塞心也,何以神昏而瞑眩无知也。以上诸说,岂医者未之见耶?抑以为不足信耶?他书姑勿论,至《内经》、《金匮》而未之见,不复信,则何必为医。然近人亦非无知之者,余伯陶云:“阳明之火蒸腾入脑,神即昏矣。”则神经之昏,明明是神经受热,究其神经之所以热,仍由阳明而来,即经所谓-悍气上冲头也。余氏说与徐忠可说当互参。盖人迎胃脉,由胃过颈后入脑,悍气即循此脉上冲,然则胪考诸说,神昏属胃者多,属肝者亦有之,安得专属诸心包络哉?

再论谵语,《内经·厥论》云:“阳明之厥,妄见而妄言。”张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主之。”虽曰三阳合病,而六腑之邪,尽归于胃,此则谵语属诸胃。仲景又云:“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肠中燥,大便必鞭,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又云:“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胃中必有燥矢,宜大承气汤下之。”此则谵语亦属诸胃。惟《内经》论厥而妄言,统胃经.胃腑言之。仲圣沦用白虎汤者,属胃经之热;用大小承气汤者,属胃腑之实,此则有辨,而其谵语属胃则一也。故崔尚书云:“胃有燥粪,令人错语;邪热盛,亦令人错语。若[便]秘而错语者,宜承气汤[便]通而错语者,宜黄连解毒汤。”错语,语言错乱之渭,与谵语义同.是崔说亦分胃腑、胃经以论治。然亦有不属胃者,《内经·厥论》云:“厥阴厥逆谵语。”张隐庵注,谓肝主语。谵语者,肝气郁也。《伤寒论》中俨语,《千金方》俱作谵语,可见二字音义并同。王肯堂云:“下血谵语头汗出者,热入血室也。”叶天士云:“热陷血室,与阳明胃实,多有谵语如狂之象,当辨之血结者身体必重,非若阳明之轻旋便捷。”此则谵语又属诸肝。然则胪考诸说,谵语亦属胃者多,属肝者间有之,安得专属诸心包络哉?余上年治城内和尚浜马姓儿,病神昏谵语,当时以伊父亦知医理,与之辩论后,开方而未列案,即就肝胃两经用药,为羚羊角石决明陈胆星枳实汁、鲜竹沥、生瓜蒌[打]元明粉等,寥寥数味,乃诸医见之,群哗为非,因补一案曰:“病交十二日矣,初起发黄咳嗽,或有外感,辛以散之,理原不谬,但辛热以治风寒,辛凉以治风热,已自有别。以辛温治风热,已致引动木火,已属医家之用药不细。三四日间,案中有左胁痛,恶吐,环唇青等候,胁属肝之部分,唇属脾胃部分,青乃肝色,全属肝邪犯胃见症,此时何犹因咳嗽未止,而纯用肺家开泄药耶,内仅一方加用钩藤,是肝药矣。然钩藤虽清肝热,而息肝风为主,肝热而不至热极生风者,与夫肺表外感风热者,早用之反足以引动内风,医家曾知之否?此时之咳嗽未止,已属木火刑金,所以愈开泄而愈剧也,洎乎木火炽盛,烁胃液而成痰,复挟痰以上蒙,遂致神昏谵语,理当援仲景胃热之例,兼凉肝降痰以清之;以其又大便久不通,满腹胀痛拒按转矢气也,当兼参仲景胃实之例以下之。何诸医于辛散泄肺而后,一变而即用清宫汤、至宝丹耶?前者失诸不及,后者失诸太过,其为诛伐无过则一也。余方不用白虎、承气,而另撰一方者,以其病不独在胃,而肝邪特甚,故用仲圣之法,而不用仲圣之药,师其意不必袭其方也。”质诸高明,以为然否?

按前期“寒包暑热”条,阮某谵语,即属胃热,如误用牛黄丸、至宝丹等,领邪入内,必然不救,并无绕脐痛,按之有物,转矢气等候,倘用承气亦不救。胃热之中,又有两法:其不兼湿者,则用白虎汤;其兼湿邪者,则用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以苦能燥湿也。上期《医学报》袁桂生札记,与予说同。余君伯陶之论神昏属阳明,袁君桂生之论神昏谵语,不可只用清宫汤、紫雪丹,至宝丹,可见世固不乏高明之士,殆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景景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景景医话》书籍目录
  1. 神昏谵语(一)《景景医话》
  2. 神昏谵语(二)《景景医话》
  3. 神火丹《中医词典》
  4.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伤寒心法要诀》
  5. 神火丹《幼幼新书》
  6.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医学摘粹》
  7. 神火丹《证治准绳·幼科》
  8.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医宗金鉴》
  9. 神火丹候《诸病源候论》
  10. 神昏《中医内科学》
  11. 神火照法《外科十法》
  12. 神昏《中医词典》
  13. 神火照法《医学心悟》
  14. 神昏《中医名词词典》
  15. 神机《中医词典》
  16. 神化丸《备急千金要方》
  17. 神济《中医词典》
  18. 神护草《名医别录》
  19. 神茧散《冯氏锦囊秘录》
  20. 神护草《证类本草》
  21. 神箭《急救广生集》
  22. 神护草《新修本草》
  23. 神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4. 神护草《千金翼方》
  25. 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
  26. 神鬼箭打《松峰说疫》
  27. 神经《耳鼻咽喉外科学》
  28. 神鬼箭《奇方类编》
  29. 神经《口腔科学》
  30. 神光自现症《中医词典》
  31. 神经《骨科学》

《景景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