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肿胀概论

《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灵枢胀论谓∶五脏六腑,皆各有胀,诸胀者,皆因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而为胀也。故凡治胀病,必会通圣经诸条之旨,然后能识脏腑之部分,邪气之盛衰,盖名曰厥气者逆气也,寒气者浊阴也,逆气下塞,浊阴上干,卫气滞留,营血凝止,营卫不调,寒邪得以乘虚而入,真邪相持,互结不解,脏虚邪即入脏,腑虚邪即入腑,故有五脏六腑诸胀之见症,治法分别列后。

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寒邪来犯,心阴郁遏,阴阳交战则短气,火被水克为心烦,心肾不交,则卧不安也。当宜发扬神明,以安心脏,俾离火空照,则阴翳自散。

川桂枝(四分) 光杏仁(三钱) 生甘草(五分) 朱茯神(三钱) 酸枣仁(三钱) 紫丹参(三钱)炙远志(一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琥珀屑(冲服,六分) 姜皮(五分) 沉香片(四分) 朱灯心(二扎)

肺胀者,虚满喘咳。肺为至高之脏,位主上焦,职司清肃。寒客于肺,肺气壅塞,清肃之令,不得下行。先哲云∶喘咳之为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肺金之实喘也。宜温肺散寒射干麻黄汤加减,如寒包热者,麻杏石甘汤治之。

麻黄(四分) 嫩射干(八分) 光杏仁(三钱) 生甘草(六分) 象贝母(三钱) 仙半夏(二钱)薄橘红(八分) 桑白皮(二钱) 炙款冬(一钱五分) 栝蒌皮(二钱) 清水炒枇杷叶(去毛、包,二钱)

脾胀者,善哕,四肢烦 ,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脾为太阴而主四肢,脾弱生湿,湿阻中宫,真阳不运,土德日衰,寒邪乘之,浊阴凝聚而为哕,为体重,为烦 也。脾与胃为表里,脾病胃亦病,胃不和则卧不安。宜温运太阴,而化湿浊。

熟附片(一钱五分) 生白术(一钱五分) 炮姜炭(八分) 云茯苓(三钱) 仙半夏(二钱) 青陈皮(各一钱) 大砂仁(八分) 炒薏仁(八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制川朴(一钱)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胁乃肝之分野,少腹乃厥阴之界,寒客厥阴,木失条达,厥气横逆鸱张,故胁满而少腹痛也。宜疏泄厥气,而散寒邪。

柴胡(一钱) 炒赤白芍(各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细青皮(一钱) 春砂壳(八分)川郁金(一钱五分) 广木香(六分) 青橘叶(一钱五分) 小茴香(八分) 台乌药(一钱) 江枳壳(一钱)

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肾为水脏,腰为肾府,寒着于肾,下元虚寒,真阳埋没,阴邪充斥,故腹满而腰髀痛也。宜温肾助阳,而驱浊阴,俾得阳光普照,则阴霾自消。

熟附块(一钱五分) 生白术(二钱) 西秦艽(二钱) 川牛膝(三钱) 浓杜仲(三钱) 补骨脂(一钱五分)青陈皮(各一钱) 台乌药(一钱) 小茴香(一钱) 广木香(六分) 嫩桑枝(四钱) 生姜(三片)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胃为阳土,主司出纳,寒邪乘之,胃气不通,不通则痛。胃既受病,水谷停滞中宫,欲化不化,反变败浊,故鼻闻焦臭而妨碍饮食也。谷气不行,阳不通达,受盛传导,皆失所司,故大便难,与腑实便闭者不同。宜平胃散脾约麻仁丸加减。

苍术(一钱) 制川朴(一钱) 陈广皮(一钱) 细青皮(一钱) 江枳壳(一钱) 大砂仁(研,八分)广郁金(一钱五分) 全栝蒌(切,三钱) 脾约麻仁丸(包,五钱) 广木香(四分)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糟粕而出焉,寒客大肠,变化无权,清浊混淆,则生飧泄;虚寒气滞,则肠鸣而痛濯濯也。宜温中化浊,分利阴阳。

熟附块(八分) 炮姜炭(六分) 生白术(二钱) 广木香(八分) 陈广皮(一钱) 猪茯苓(各三钱)大砂仁(研,一钱) 制小朴(八分) 大腹皮(二钱) 六神曲(三钱)

小肠胀者,少腹 胀,引腰而痛。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位居胃之下口,大肠之上口,寒客小肠,物无由化,水液不得渗于前,糟粕不得归于后,故为少腹 胀,引腰而痛,小溲必不利也。宜通幽化浊,滑利二便。

细青皮(一钱五分) 赤茯苓(三钱) 台乌药(一钱) 细木通(酒炒,一钱五分) 栝蒌仁(研,三钱)车前子(二钱) 广木香(六分) 江枳壳(二钱) 青橘叶(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生姜(三片)

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寒客膀胱,湿郁下焦,气化不及州都,水道窒塞不通,故少腹满而气癃,即今之癃闭也。宜打开上闸,以通下源,如提壶挈盖之意。

苦桔梗(二钱) 光杏仁(三钱) 云茯苓(三钱) 细木通(八分) 车前子(三钱) 瞿麦穗(二钱)冬葵子(四钱) 怀牛膝(二钱) 滋肾通关丸(包,三钱) 荸荠梗(三钱)

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三焦即募原,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寒气逆于三焦,决渎失职,气与水逆走腠理,其水不得从膀胱而泄。气本无形,水质不坚,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与肤胀等耳。当行气利水,五苓五皮加减。

桂枝(五分) 生白术(一钱五分) 桑白皮(二钱) 鲜姜皮(一钱) 陈广皮(一钱) 赤猪苓(各三钱)江枳壳(一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大腹皮(二钱) 广木香(六分) 冬瓜皮(一两,煎汤代水)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惟其气血皆少,为清净之府,而内寄相火。寒客于胆,胆与肝为表里,胆病而肝亦病,胆汁上溢,故口苦;肝气怫郁,故胁痛胀善太息也。宜和解枢机,而泄厥阴。

柴胡(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栀子皮(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云苓(三钱)陈皮(一钱) 枳壳(一钱) 合欢皮(二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佛手(八分)

由是观之,五脏六腑之胀,属寒者多而属热者少,属实者多而属虚者少。中满分消,治寒胀也;丹溪小温中丸,治热胀也;金匮工在疾下,治实胀也;济生肾气,治虚胀也。为司命之职,苟不辨明清切,而笼统处方,岂不自欺欺人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丁甘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1. 肿胀概论《丁甘仁医案》
  2. 肿胀部《神应经》
  3. 肿胀后昏厥 热病经来《景景医话》
  4. 肿胀案《丁甘仁医案》
  5. 肿胀论《古今医彻》
  6. 肿胀(肿即水肿.胀即肿满.)《脉症治方》
  7. 肿胀论治《类证治裁》
  8. 肿胀《针灸聚英》
  9. 肿胀脉案《类证治裁》
  10. 肿胀《陈氏幼科秘诀》
  11. 肿胀脉候《类证治裁》
  12. 肿胀《也是山人医案》
  13. 肿胀门《小儿推拿广意》
  14. 肿胀《瘴疟指南》
  15. 肿胀门《小儿推拿广意》
  16. 肿胀《幼科铁镜》
  17. 肿胀门《幼科推拿秘书》
  18. 肿胀《医学见能》
  19. 肿胀门(红疸黄疸)《针灸大成》
  20. 肿胀《叶天士医案精华》
  21. 肿胀门(幼幼汇集 中)《古今医统大全》
  22. 肿胀《邵兰荪医案》
  23. 肿胀门推法《推拿抉微》
  24. 肿胀《经验丹方汇编》
  25. 肿胀如杯《中医词典》
  26. 肿胀《厘正按摩要术》
  27. 肿胀危候《医学从众录》
  28. 肿胀《幼科折衷》
  29. 肿胀引经别证辨《叶选医衡》
  30. 肿胀《脉因证治》
  31. 肿胀总括《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