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漏共瘰疬并效。

伤寒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芍药六两。治太阳伤寒,下后腹满痛,属太阴者。以木养于土,下败脾阳,己土湿陷,乙木遏郁,而生风燥,侵克己土,是以腹痛木贼土困,便越二阳,而属太阴。姜、甘、大枣,补土和中,桂枝达肝气之郁,加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方在甘草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金匮》防己黄芪汤方在防己治风湿脉浮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盖土湿木陷,郁生风燥。风木冲击,脾土被伤,必作疼痛,不以芍药清风燥而泻木郁,痛不能止也。《伤寒》真武汤方在茯苓治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而用芍药。小建中汤方在胶饴治少阳伤寒,腹中急痛,而倍芍药,皆此义也。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阴病,四逆,腹痛用芍药而加附子,法更妙矣。

新加汤方在人参治太阳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以肝司营血,行经络而走一身,汗泄营中温气,木枯血陷,营气沦郁而不宣畅,故身作疼痛而脉见沉迟。木陷则生风。人参补血中之温气,生姜达经脉之郁陷,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附子汤方在附子治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以血行于经络,走一身而达肢节,水寒而风木郁陷,是以脉沉。营血郁涩,不能行一身而暖肢节,是以身疼而肢节寒痛。参、术、苓、附,补火土而泻寒水,芍药清风木之枯燥也。

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四两。治太阳伤寒,脉浮汗出,心烦恶寒,小便数,脚挛急。以阳虚土弱,脾陷胃逆,相火不降而心烦,风木不升而恶寒。风木疏泄,上下失藏,故汗出而尿数。津液耗伤,筋脉焦缩,故腿足挛急。甘草补其土虚,芍药双清木火,以复津液也。

相火上郁,则阳泄而烦心,小建中治少阳病心悸而烦者,芍药清相火之逆升也。

风木下郁,则阳陷而恶寒。芍药附子甘草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附子一枚。治太阳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汗伤中气,风木不达,阳气郁陷。则表病不解而反加恶寒,缘阳不外达于皮毛也。阳气之陷,因土虚而水寒,甘草补己土之虚,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风木之燥也。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甘草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治太阳伤寒,下后脉促胸满者。以表证未解,而误下之,经阳内陷,为里阴所拒,结于胸膈,则为结胸,若脉促者,仲景脉法: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是经阳不至全陷,脉法:阳盛则促,是为里阴所壅遏。故表证犹未解也,可用桂枝表药。若觉胸满,则当去芍药。缘下伤中气,里阴上逆,表阳内陷,为里阴所拒,是以胸虽不结,而亦觉壅满。里阳既败,故去芍药之酸寒,而以桂枝达其经阳也。若微觉恶寒,便是阳陷稍深,则于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以温寒水也。

真武汤,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以肝脾阳败,则下陷而为泄利,故去芍药之酸寒,而加干姜之辛温也。

阳根于水,升于肝脾,而化丁火,水寒土湿,脾阳郁陷,下遏肝木升达之路,则郁勃而克脾土,腹痛里急之病,于是生焉。厥阴以风木之气,生意不遂,积郁怒发,而生风燥,是以厥阴之病,必有风邪。风性疏泄,以风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若消、若淋、若泄、若痢、若崩、若漏、若带、若遗,始因郁而欲愈欲泄,究欲泄而终郁。其或塞、或通,均之风燥则一也。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泄,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

然能泄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伤寒》:“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凡风木之病,而脾胃虚弱,宜稍减之,与姜、桂、苓、术并用,土木兼医。若至大便滑泄,则不可用矣。黄芩汤、大柴胡用之治少阳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泻少阳之相火也。伤寒别经及杂证下利,皆肝脾阳陷,不宜芍药。其败土伐阳,未如地黄之甚,然泻而不补,亦非虚家培养之剂也。

《金匮》妇人腹痛用芍药诸方,总列于后。妊娠及杂病诸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在当归产后腹痛烦满,枳实芍药散主之。方在枳实产后虚羸,腹痛里急,痛引腰背,杂病腹中痛,建中汤主之。方在胶饴。带下,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方在土瓜根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长沙药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1. 芍药《长沙药解》
  2. 芍药《药笼小品》
  3. 芍药《本草经集注》
  4. 芍药《千金翼方》
  5. 芍药《新修本草》
  6. 芍药《雷公炮炙论》
  7. 芍药《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8. 芍药《本草纲目》
  9. 芍药《吴普本草》
  10. 芍药《神农本草经》
  11. 芍药《本草衍义》
  12. 芍姜茶《茶饮保健》
  13. 芍药《汤液本草》
  14. 烧灼灸《中医词典》
  15. 芍药《本草蒙筌》
  16. 烧竹沥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7. 芍药《证类本草》
  18. 烧针《中医词典》
  19. 芍药《本草新编》
  20. 烧雁《饮膳正要》
  21. 芍药《本草思辨录》
  22. 烧盐灶突墨擦牙方《医方考》
  23. 芍药《本草崇原》
  24. 烧盐探吐方《退思集类方歌注》
  25. 芍药《本草经解》
  26. 烧烫火方《儒门事亲》
  27. 芍药《本草经解》
  28. 烧水札《饮膳正要》
  29. 芍药《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30. 烧石子茴香散《博济方》
  31. 芍药《名医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