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本经】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生川谷。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泻经络之湿邪,逐脏腑之水气。
《金匮》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黄芪一两,甘草五钱,白术七钱五分,生姜四两,大枣三枚。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上下绕被,温令微汗,差。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以汗出当风,开其皮毛,汗液郁遏,不得外泄,浸淫经络,是谓风湿。病在经络,是以脉浮。湿性沉着,是以身重。风性疏泄,是以汗出恶风。术、甘燥土而补中,黄芪益卫以发表,防己泻腠理之湿邪也。
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茯苓六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治皮水为病,四肢肿者。水在皮肤,是谓皮水。四肢秉气于脾胃,缘土旺于四季也,水邪侮土,不能行气于四肢,故四肢做肿,聂聂动摇。甘草补土,黄芪、桂枝,宣营卫之郁,防己、茯苓,泻皮肤之水也。
己椒苈黄丸,防己一两,椒目一两,葶苈一两,大黄一两。蜜丸,如梧子大,食前服一丸,日三服。治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者。水在肠间,阻遏中气,升降不行,是以腹满。防己、椒目,泻湿而行水,葶苈、大黄,浚流而决壅也。
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如鸡子大,人参四两,桂枝二两。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者。以土湿胃逆,不能行水,故饮停于胸膈。胃逆而阻胆经之降路,故心下痞坚。胃逆而阻肺气之降路,故胸中喘满。人参、桂枝,补中而疏木,防己、石膏,泻水而清金也。

- 防己《长沙药解》
- 防己《药笼小品》
- 防己《本草经集注》
- 防己《千金翼方》
- 防己《新修本草》
- 防己《雷公炮制药性解》
- 防己《汤液本草》
- 防己《雷公炮炙论》
- 防己《本草备要》
- 防己《本草纲目》
- 防己《本草蒙筌》
- 防己《神农本草经》
- 防己《本草易读》
- 防感外邪《中医儿科学》
- 防己《冯氏锦囊秘录》
- 防感《丹台玉案》
- 防己《医学入门》
- 防腐剂《医学微生物学》
- 防己《证类本草》
- 防风煮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 防己《顾松园医镜》
- 防风饮子《医方论》
- 防己《本草求真》
- 防风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防己《本草新编》
- 防风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防己《本经逢原》
- 防风丸《备急千金要方》
- 防己《本草从新》
- 防风通圣散《时方歌括》
- 防己《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