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薏苡

《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本经】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金匮》薏苡附子散薏苡十五两,附子十枚。杵为散,服方寸匕。治胸痹缓急者。以水土湿寒,浊阴上逆,清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湿寒,薏苡泻湿而降浊,附子驱寒而破壅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杵为散。煎服方寸匕小便当下。治肠,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以寒邪在腹,膏血凝涩,堙郁臭败,腐而为脓。肠气壅遏,故腹皮胀急,而状如肿满。凝瘀腐化,故腹无积聚,而按之软塌。血败不华肌腠,故皮肤甲错,而失滑泽。卫阻而非表邪,故经脉数疾,而无外热。附子破其寒郁,败酱行其脓血,薏苡泻湿而开水窍也。败酱能化脓为水,水窍既开,故自小便下。

水非气清则不利,气非土燥则不清,土非水利则不燥。欲燥其土,必利其水,欲利其水,必清其气,欲清其气,必燥其土。土居气水之交,握其生化之权,而司其清浊之任者也。薏苡一物而三善备焉,上以清气而利水,下以利水而燥土,中以燥土而清气。

盖气化于精而水化于气,薏苡精液浓厚,化气最清,气秉清肃,化水最捷。以清肃之气而行降洒之令,千支万派,尽赴溪壑,水注川渎而大泽不涸,则土处沃衍而神洲不沉,湿消而气爽,露零而木荣矣。麻杏薏苡甘草汤方在麻黄。以治风湿之病。推之凡筋挛骨痛、水胀气鼓、肺痈肠疽、消渴淋痛之类,无不因湿,则薏苡之治效,固当不一而足也。

百病之来,湿居十九,悉缘于太阴脾土之阳衰也。泻湿而燥土,未必益气清金,而利水者,未必补中。能清能燥,兼补兼泻,具抑阴扶阳之力,擅去浊还清之长,未可得于凡草常木之中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长沙药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1. 薏苡《长沙药解》
  2. 薏芪茶《茶饮保健》
  3. 薏苡萹蓄茶《茶饮保健》
  4. 薏(音薏)苡(音以)仁《证类本草》
  5. 薏苡附子败酱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 缢死秘方《华佗神方》
  7.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悬解》
  8. 缢死《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9.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伤寒杂病论》
  10. 溢志《中医词典》
  11.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医宗金鉴》
  12. 溢饮滑泄《中医词典》
  13.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4. 溢饮候《诸病源候论》
  15. 薏苡附子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6. 溢饮方三首《外台秘要》
  17. 薏苡附子散《金匮悬解》
  18. 溢饮《校注医醇剩义》
  19. 薏苡附子散方《伤寒杂病论》
  20. 溢饮《症因脉治》
  21. 薏苡附子散方《医宗金鉴》
  22. 溢饮《卫生宝鉴》
  23. 薏苡诃子茶《茶饮保健》
  24. 溢饮《中医词典》
  25. 薏苡寄生茶《茶饮保健》
  26. 溢饮《中医名词词典》
  27. 薏苡米《药性切用》
  28. 溢阴《中医词典》
  29.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
  30. 溢阳《中医词典》
  31. 薏苡仁《本草纲目》

《长沙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