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

《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本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伤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厚朴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治太阳伤寒,下后微喘者。下后中虚胃逆,肺金莫降,是以发喘。姜、甘、大枣,和中而补土,桂枝、芍药,疏木而泻热厚朴杏仁,降逆而止喘也。《伤寒》: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

朴姜甘夏人参汤厚朴一斤,生姜半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人参一两。治伤寒汗后,腹胀满者。汗后中虚胃逆,浊阴冲塞,是以胀满。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朴、半、生姜,泻满而消胀也。

《金匮》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枳实四枚,大黄六两。此即小承气汤,而分两不同。治支饮胸满者。以饮居心下,肺胃郁阻,是以胸满。大黄破结而逐饮,枳、朴泻满而降逆也。

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此亦小承气汤,而分量不同。二方皆君厚朴。腹满而便闭者。以滞气抟结,闭塞不通。枳、朴行滞而止痛,大黄破结而开塞闭也。

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二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治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数。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小麦一升,麻黄四两,石膏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半夏半升,细辛二两,五味半升。治咳而脉浮者。以中脘不运,皮毛不合,肺胃郁阻,浊气莫泄。麻黄发表而散寒小麦石膏,清肺而润燥,朴、杏、半夏、姜、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大小承气汤方在大黄。半夏厚朴汤方在半夏。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在枳实。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浊而行滞也。

厚朴苦辛下气,善破壅塞而消胀满,下冲逆而定喘嗽,疏通郁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呕吐,疗肠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调泄秽吞酸,止肠胃雷鸣,平霍乱转筋,下冲消滞物也。

去皮,姜汁炒。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长沙药解》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长沙药解》书籍目录
  1. 厚朴《长沙药解》
  2. 厚朴《药笼小品》
  3. 厚朴《中药炮制》
  4. 厚朴《本草纲目》
  5. 厚朴(厚朴花)《中药学》
  6. 厚朴《神农本草经》
  7. 厚朴茶《茶饮保健》
  8. 厚黄腻苔《中医词典》
  9. 厚朴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0. 厚槟茶《茶饮保健》
  11. 厚朴大黄汤《金匮悬解》
  12. 厚白滑苔《中医词典》
  13. 厚朴大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14. 后纵隔《人体解剖学》
  15. 厚朴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16. 后重《中医词典》
  17. 厚朴姜茶《茶饮保健》
  18. 后治法《石室秘录》
  19. 厚朴姜夏参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后阴证治(计六证)《外科证治全书》
  21. 厚朴姜夏参甘证十六 太阳八十六《伤寒悬解》
  22. 后阴部《疡医大全》
  23. 厚朴麻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4. 后阴《医学见能》
  25. 厚朴麻黄汤《金匮悬解》
  26. 后阴《中医名词词典》
  27. 厚朴麻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28. 后腋下《中医词典》
  29. 厚朴麻黄汤方《医宗金鉴》
  30. 后腋《中医词典》
  31. 厚朴七物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长沙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