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伤
5~10月是洪涝灾害好发季节。由于暴雨、山洪,在短期内造成水位迅速上涨,建筑物被淹,房屋倒塌。暴雨来临时,又往往夹着雷击、龙卷风等,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容易发生塌方伤、溺水、雷击伤、触电、毒蛇咬伤、毒虫咬蜇伤、外伤等。
1.塌方伤急救:
(1)迅速救出伤员;
(2)救出现场时,搬动要细心,严禁拖拉伤员而加重伤情;
(3)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杂物,对呼吸困难者或呼吸停止者,作人工呼吸;大出血伤员须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后运送。颈椎骨折者搬运时需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同时头部两侧放砂袋固定;
(4)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
(5)送医院急救。
2.溺水急救: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托出水面,上岸后以最快速度清除口鼻污物,人工呼吸(详见溺水急救)。
3.雷击伤急救:当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时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恢复其自动呼吸能力。有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时宜作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直至心肺功能恢复或出现尸斑方可停止(详见触电急救)。
4.触电急救:(参见触电急救547页)。
5.毒蛇咬伤急救:(参见毒蛇咬伤急救555页)。
6.毒虫咬螯伤急救:(参见虫螯伤或咬伤急救556页)。
7.外伤急救(参见外伤急救548~552页)。
8.防止疾病流行。
(徐仁权)

- 水灾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水运临子《中医词典》
- 水脏《中医词典》
- 水运《中医词典》
- 水藻《本草纲目》
- 水曰流衍之纪《脉诀汇辨》
- 水札《饮膳正要》
- 水曰静顺之纪《脉诀汇辨》
- 水胀《黄帝内经·灵枢》
- 水曰涸流之纪《脉诀汇辨》
- 水胀《中医名词词典》
- 水郁之发《松峰说疫》
- 水胀《灵枢悬解》
- 水郁折之《中医词典》
- 水胀《四圣心源》
- 水郁折之《中医名词词典》
- 水胀《中医词典》
- 水郁《中医词典》
- 水胀《灵素节注类编》
- 水与血结(杂病)《金匮悬解》
- 水胀《医学摘粹》
- 水与电解质平衡《急诊医学》
- 水胀《医学摘粹》
- 水俞五十七处《中医词典》
- 水胀《内经评文》
- 水瘿《中医词典》
- 水胀《校注医醇剩义》
- 水英《证类本草》
- 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类经》
- 水饮不消《普济方·针灸》
- 水胀石水风水《医宗金鉴》
《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前言
- 自救互救篇
- 第一章 常见疾病(症状)急救
- 高热
- 惊厥(抽搐)
- 昏厥
- 休克
- 昏迷
- 高血压危象
- 心动过缓
- 心动过速
- 心力衰竭
- 心跳骤停
- 心绞痛
- 心肌梗塞
- 呕血、黑粪
- 咯血
- 中暑
- 自发性气胸
- 低血糖症
- 灼伤
- 电击伤(触电)
- 溺水
- 颅脑外伤
- 断肢(指、趾)伤
- 骨折
- 胸部外伤
- 腹部外伤
- 脊柱、脊髓损伤
- 泌尿系统损伤(尿道、肾、膀胱损伤)
- 高空坠落伤
- 塌方伤
- 急腹症
- 自杀(缢死、刎颈、割脉)
- 疝嵌顿
- 狗咬伤
- 猫咬伤
- 毒蛇咬伤
- 虫螯伤或咬伤
- 外阴损伤
- 阴道损伤
- 流产
- 异位妊娠(宫外孕)
- 卵巢囊肿扭转
- 胎膜早破
- 子痫
- 急产
- 产后出血
- 结膜异物
- 角膜异物
- 眼球挫伤
- 眼球穿通伤
- 眼球化学伤
- 外耳道异物
- 鼻腔异物
- 咽部异物
- 食管异物
- 气管异物
- 鼻衄(鼻出血)
- 喉阻塞
- 第二章 中毒急救
- 服毒急救
- 酸灼伤
- 碱灼伤
- 刺激性气体中毒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
- 有机磷农药中毒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 杀虫脒农药中毒
- 河豚鱼中毒
- 蟾蜍中毒
- 动物甲状腺中毒
- 毒蕈中毒
- 苦杏仁中毒
- 白果中毒
- 桐油中毒
- 蓖麻籽中毒
- 霉变甘蔗中毒
- 棉籽和棉籽饼中毒
- 曼陀萝中毒
- 夹竹桃中毒
- 麦角中毒
- 亚硝酸盐中毒(肠源性青紫症)
- 吃错药中毒
- 第三章 灾害伤急救
- 第四章 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救护四项技术及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