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郁之发
天时∶阳气乃避,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 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君火二之气,相火三之气,自春分二月中而尽于小暑六月节,凡一百廿日,皆二火之所主。水本旺于冬,其气郁,故发于火令之时,阴乘阳也。
民病∶寒客心痛,(心火畏水。)腰 痛,(寒入肾。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寒则气血滞,筋脉急。)善厥逆,痞坚腹满。(阴气盛,阳不得行。)
治法∶水郁折之。折者,调制也。凡水郁之病,为寒为水之属也。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其伤在阳分,其反克在脾胃,水性善流,宜防泛溢。凡折之法,如养气可以化水,治在肺也;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也;壮火可以胜水,治在命门也;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也;分水可泄水,治在膀胱也。凡此皆谓之折,岂独折之而已哉。

- 水郁之发《松峰说疫》
- 水郁折之《中医词典》
- 水曰涸流之纪《脉诀汇辨》
- 水郁折之《中医名词词典》
- 水曰静顺之纪《脉诀汇辨》
- 水郁《中医词典》
- 水曰流衍之纪《脉诀汇辨》
- 水与血结(杂病)《金匮悬解》
- 水运《中医词典》
- 水与电解质平衡《急诊医学》
- 水运临子《中医词典》
- 水俞五十七处《中医词典》
- 水灾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水瘿《中医词典》
- 水脏《中医词典》
- 水英《证类本草》
- 水藻《本草纲目》
- 水饮不消《普济方·针灸》
- 水札《饮膳正要》
- 水饮《杂病广要》
- 水胀《黄帝内经·灵枢》
- 水饮《中医名词词典》
- 水胀《中医名词词典》
- 水银入肉秘方《华佗神方》
- 水胀《灵枢悬解》
- 水银入肉《奇效简便良方》
- 水胀《四圣心源》
- 水银入肉《奇效简便良方》
- 水胀《中医词典》
- 水银入耳秘方《华佗神方》
- 水胀《灵素节注类编》
《松峰说疫》
- 作者:刘松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 序
- 叙
- 自序
- 卷之一·述古
- 卷之二·论治
- 瘟疫名义论
- 疫病有三种论
- 用党参宜求真者论
- 治瘟疫慎用古方大寒剂论
- 用大黄石膏芒硝论
- 立方用药论
- 疫症繁多论
- 治疫症最宜变通论
- 抄复论
- 仅读伤寒书不足以治瘟疫不读伤寒书亦不足以治瘟疫论
- 读伤寒书当先观阳症论
- 舍病治因论
- 瘟疫统治八法
- 瘟疫六经治法
- 瘟症杂症治略
- 瘟疫杂症简方
- 鼻衄
- 齿衄
- 吐血
- 蓄血
- 发斑
- 发黄
- 狂
- 结胸
- 呃逆
- 痢
- 烦躁
- 浮肿
- 咽痛
- 哕
- 腹胀
- 心悸脉结代
- 已汗不解
- 热病生下部有疮
- 天时热毒攻手足肿痛欲断
- 热病余毒
- 诸复
- 瘟疟痰甚但热不寒
- 目暗
- 瘟症挟惊
- 热病口疮成
- 热瘴昏迷烦闷饮水不止
- 妊娠时疾赤斑变黑尿血
- 热病胎死及下胎衣
- 寒疫
- 瘟疫应用药
- 卷之三·杂疫
- 葡萄疫
- 捻颈瘟
- 瓜瓤瘟
- 杨梅瘟
- 疙瘩瘟
- 软脚瘟
- 绞肠瘟
- 鸬瘟
- 龙须瘟
- 芋头瘟
- 蟹子瘟
- 版肠瘟
- 胁痛瘟
- 刺蝥瘟痧
- 地葡瘟痧
- 手足麻瘟
- 扣颈瘟
- 野狼掐翻
- 蚰蜒翻
- 椅子翻
- 扁担翻
- 王瓜翻
- 白眼翻
- 绕脐翻
- 疙瘩翻
- 麻雀挣
- 鸦子挣
- 乌沙挣
- 黄鹰挣
- 羊毛挣
- 鹁鸽挣
- 乌鸦挣
- 兔儿挣
- 长蛇挣
- 缠丝挣
- 哑叭挣
- 母猪挣
- 老鼠挣
- 虾蟆挣
- 海青挣
- 眠羊挣
- 野雀挣
- 狐狸挣
- 猿猴挣
- 莽牛挣
- 鹰嘴挣
- 赤膈类伤寒
- 黄耳类伤寒
- 解类伤寒
- 痧病类伤寒
- 喉管伤寒
- 油痧瘴
- 乌痧瘴
- 哑瘴
- 锁喉黄
- HT脖子猴HT
- 谷眼
- 天行虏疮
- 疫厥
- 羊毛疔
- 缠喉风
- 赤瞎
- 神鬼箭打
- 雾气
- 化金疫
- 抱心疔
- 瘟痧
- 宜识痧筋
- 放痧十则
- 放痧法
- 刮痧法
- 新定刮痧法
- 治痧三法
- 治痧分经络症候
- 用药大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扑鹅痧
- 青筋
- 痰疫
- 卷之四·辨疑
- 辨温病阴暑
- 辨夏凉冬暖不足致疾
- 辨吴又可偏用大黄
- 辨用老君神明散东坡圣散子
- 辨赔赈散等方
- 辨张景岳言瘟疫
- 辨呕吐哕呃逆咳逆噫气
- 辨五疫治法
- 辨吴又可疫有九传治法中先里后表
- 辨瘟邪止在三阳经
- 辨内伤寒认作瘟疫
- 辨汗无太早下无太晚
- 辨郑声
- 辨褚氏春瘟夏疫
- 卷之五·诸方
- 卷之六·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