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泻

《陈氏幼科秘诀》书籍目录

脾胃俱虚,吐泻并作,伤食为多,四时俱有。或有春因于风,佐以防风天麻;夏因于暑,佐以香薷扁豆;秋因于凉,本方皆温剂,不必药佐。昏睡露睛,胃家虚热,睡不露睛,胃家实热,无论虚热实热,先用小黑丸微利之。亦有身大热而吐泻,皆伤风症,宜治风。不因吐泻而感之,伤食吐泻,乳食不化,或吐与泻皆酸臭,宜消食平胃汤

消食平胃汤

藿香 浓朴 苍术 半夏 香附 陈皮 山楂 神曲 茯苓

泻色黄赤属热,加姜炒黄连,青白属冷,只用本方,甚则加木香丁香肉桂干姜肉蔻等。腹痛砂仁,身热加柴胡。伤食重,枳实青皮槟榔可渐加。身凉吐沫,泻青白,呵欠,烦闷不渴,哕气,常见露睛,此病久荏苒,因成吐泻,急宜补脾。量加人参白术干姜肉桂附子木香丁香等。

身热或不热,眼眶陷,舌上有刺,唇燥饮水,泻焦黄臭,清胃止渴汤。

清胃止渴汤

人参 莲肉 柴胡 黄连 杏仁 陈皮 甘草 石膏 山栀 贝母 茯苓

若眼眶勿陷,且勿用人参,只用白术;眼眶已陷,断要用参。腹痛加砂仁,久渴而虚亦须加山药、白术。不止加肉蔻、诃子。冷泻色青白,面 白凄惨,去黄连附子、木香、苍术,甚则丁香、肉桂亦可用。此症手足厥冷为逆,急与人参、附子温其胃,不变慢惊。伤食泻粪色白,水谷不化,酸臭,去黄连加苍术、香附。泻而浮肿,小便涩少不行,是小肠渗入脾胃,宜利水汤。

利水汤

苍术(白术也可) 滑石 猪苓 泽泻 浓朴 陈皮 甘草 山楂 茯苓皮 赤芍药 车前子

升麻、柴胡提其气,木香、天麻醒其脾,防风燥其湿。上吐清汁,下泻完谷,面白腹痛,手麻脚转筋,大叫哭,食乳即返,此因湿痰流注四肢,宜除湿化痰汤。若唇口干燥,司空黄色,勿用此方,亦用利水汤加天麻。

小儿吐乳或痰泻黄沫,唇深红,额汗自时出,若阴囊吊缩,牙龈黑色,女儿阴肿,勿必用医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陈氏幼科秘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陈氏幼科秘诀》书籍目录
  1. 吐泻《陈氏幼科秘诀》
  2. 吐泻《保幼新编》
  3. 吐泻(单吐单泻)《幼科释谜》
  4. 吐泻《也是山人医案》
  5. 吐泻不治症《寿世保元》
  6. 吐泻《笔花医镜》
  7. 吐泻发斑《中医词典》
  8. 吐泻《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9. 吐泻概说《儿科要略》
  10. 吐泻《扁鹊心书》
  11. 吐泻后方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2. 吐泻《幼科折衷》
  13. 吐泻互作《中医词典》
  14. 吐泻《幼科发挥》
  15. 吐泻黄胆《金匮钩玄》
  16. 吐泻《活幼心书》
  17. 吐泻霍乱《临证指南医案》
  18. 吐泻《活幼心书》
  19. 吐泻及蛔《续名医类案》
  20. 吐泻《友渔斋医话》
  21. 吐泻痢疾《卫生宝鉴》
  22. 吐泻《丹溪治法心要》
  23. 吐泻痢疟《卫生易简方》
  24. 吐泻《医宗己任编》
  25. 吐泻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6. 吐泻《周慎斋遗书》
  27. 吐泻门《幼科切要》
  28. 吐泻《明医指掌》
  29. 吐泻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30. 吐泻《幼幼集成》
  31. 吐泻门(附食积伤食)《丹台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