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吐泻

《保幼新编》书籍目录

(吐泻泄黄,伤热乳也,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兼治暑月吐泻,身热烦渴)

石膏 寒水石(并 ,各五钱) 生甘草(一钱)

为末,米饮调下。

此方与辰砂益元散相似,随材所有用之可也。暑月则生脉散和此方服之为妙。

如吐泻泄青,伤冷乳也,益元散主之。(方见上保元汤下注)

如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也,钱氏白术散主之。

如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也,辰砂益元散主之。

辰砂益元散

滑石(六钱) 辰砂 甘草(炙,各一钱) 砂仁(炒,一钱)

煎汤和服,此方尤妙。

如吐骤或泻完谷者,伤风甚也(风木侵脾土故也)。益元散加柴胡防风各七分,青皮三分服之。(方见上保元汤下注)

烧针丸(治吐泻不止,危甚。兼治或吐或泻)

黄丹 朱砂 枯矾

等分为末,枣肉作丸,芡实大。每一丸串针头烧灯焰存性作末,米饮调下。此方清镇,专主吐泻,极妙。

如经年吐乳,眼慢,粪秽有筋膜者,乃父母交感时吃乳所致,名曰交情吐奶,益黄散主之。(方见保元汤条)

余孙儿生七岁,多吃紫桃数升许,腹饱如鼓,未几大吐,即吃白粥半器。又尽吐之数升,食顷之间,大吐五、六次,面色青黑,手足搐搦,状如将发慢惊者然。急煎人参一钱和牛黄一分饮之,入口即吐,吐即又饮之,合服人参一两二钱,牛黄一钱,然后仅仅止吐,遂连饮参茶,渐得回苏,因以完复。今既长成,若非参、黄之力何能保其生耶?养幼之家,不可不预备参、黄,以济非命之夭也。

如早为直坐,胃弱气陷,泄痢频数,保元汤加黄连(酒炒)、砂仁(炒)各七分,升麻三分服之。

如便色青白黄沫,变易无常者,乃疳痢也。至圣丸主之,或作汤温服亦可。

至圣丸

使君子(面煨) 陈皮 木香 浓朴(姜炒) 肉豆蔻(泡煨去油) 丁香皮(各一钱)

神曲糊丸。

如赤痢脓血,腹痛黄芩白芍药(酒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

如虚滑,固肠丸主之,樗根白皮(焙干为末),粥丸梧子大。

一方∶久远泄痢,陈曲末和清,早朝空心服。(血痢尤效)

白痢,益元散主之。虚弱之儿,人参茶调服。

如赤白痢交杂,或下脓血如烂肉汁,黄连阿胶丸主之。

黄连(酒炒)、阿胶珠山栀子(姜炒)、黄柏(酒炒)各一钱,桂心五分。

如诸泄痢,滑石硫黄为末,蜜水调服,立效。

如兼吐,加砂仁(碎炒)、藿香(酒洗)各三、四分。

如头热呕吐而足冷,或头热泄泻而足冷者,脾风之候也,补脾益真汤主之。

大抵吐泻,总作虚热治之,必以参、 为主材可也。暑痢、暑泄,粘米半生半熟,黄土水入地龙十余个,烂烹去滓饮之尤妙。和清亦可。

小儿泄泻大甚,阅月不止,肉脱难救,脱壳田螺炙而服之,则泻止。生服治泻肉脱,儿之神方。

小儿及壮老赤白泄痢,海衣细末和清服之。

泄痢忍冬藤(炒去皮),长二寸许二握及枣七枚,浓煎和清服之。

久泄不止,木通汤使乳母服之。木通(去节)三钱,白茯苓二钱半,山栀子(研、炒黑)二钱,泽泻车前子(炒研)各一钱,肉桂五分,甘梢三分。病儿则木通一钱,白茯苓七分,山栀子、泽泻各五分,车前子三分服之,渗利小便则泻自止矣。

赤白痢,狗头髓及生梨汁,生清和服为妙。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幼新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幼新编》书籍目录
  1. 吐泻《保幼新编》
  2. 吐泻《也是山人医案》
  3. 吐泻《陈氏幼科秘诀》
  4. 吐泻《笔花医镜》
  5. 吐泻(单吐单泻)《幼科释谜》
  6. 吐泻《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7. 吐泻不治症《寿世保元》
  8. 吐泻《扁鹊心书》
  9. 吐泻发斑《中医词典》
  10. 吐泻《幼科折衷》
  11. 吐泻概说《儿科要略》
  12. 吐泻《幼科发挥》
  13. 吐泻后方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4. 吐泻《活幼心书》
  15. 吐泻互作《中医词典》
  16. 吐泻《活幼心书》
  17. 吐泻黄胆《金匮钩玄》
  18. 吐泻《友渔斋医话》
  19. 吐泻霍乱《临证指南医案》
  20. 吐泻《丹溪治法心要》
  21. 吐泻及蛔《续名医类案》
  22. 吐泻《医宗己任编》
  23. 吐泻痢疾《卫生宝鉴》
  24. 吐泻《周慎斋遗书》
  25. 吐泻痢疟《卫生易简方》
  26. 吐泻《明医指掌》
  27. 吐泻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8. 吐泻《幼幼集成》
  29. 吐泻门《幼科切要》
  30. 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1. 吐泻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保幼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