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症(附白尿)
诸淋皆肾虚所致。心为火,肾为水,水火平永无此疾。水火不平,心火燥肾水,肾虚小肠膀胱皆生热,故诸淋之症生。淋有五∶有膏淋,如脂膏浮于水上,此肾虚不能制其肥液而不行也。有热淋,下焦有热,热传于肾,流入于胞,其溺黄涩热极,或出鲜血,茎中痛甚,甚至令人闷乱,遍身有汗而后流出,治法并宜行滞气,利小便,解邪热,平心火。心清则小便自利,而血不妄,切不可用补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愈痛也。亦有肾虚受寒,为冷淋。其症先寒战而后热,宜微温。
五淋主方
赤茯苓 陈皮 甘梢 山栀(化肺气) 车前子 木通 莲肉 黄连 块滑石 猪苓 泽泻 瞿麦 灯心 升麻(炒) 柴胡(炒)
膏淋加黄柏,冷淋加沉香、木香,热淋宜本方加淡竹叶,血淋加蒲黄、地榆,石淋加生淡竹叶,利小便药内少加升麻、柴胡,不然气不行也。
儿溺白尿,由饮食不节,致伤脾胃,胃中浊气渗入于膀胱,故清浊不分,尿白如米泔也,宜燥中宫之湿。用∶
亦有心膈伏热者,宜清心利水。以∶

- 淋症(附白尿)《陈氏幼科秘诀》
- 淋症《幼科铁镜》
- 淋症大小总论合参(附茎衄尿血)《冯氏锦囊秘录》
- 淋症《奇方类编》
- 淋症论《妇科秘书》
- 淋症《医宗己任编》
- 淋症脉候《类证治裁》
- 淋症《傅青主男科》
- 淋症门《幼科切要》
- 淋症《中医名词词典》
- 淋症遗精《急救广生集》
- 淋症《评琴书屋医略》
- 淋浊《景岳全书》
- 淋证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 淋浊《中医词典》
- 淋证总括《医宗金鉴》
- 淋浊《续名医类案》
- 淋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淋浊《医述》
- 淋证门(七则)《辨证录》
- 淋浊《临证指南医案》
- 淋证门《幼科指南》
- 淋浊《张聿青医案》
- 淋证论《胎产心法》
- 淋浊《吴鞠通医案》
- 淋证《针灸学》
- 淋浊《血证论》
- 淋证《女科切要》
- 淋浊《校注医醇剩义》
- 淋证《扁鹊心书》
- 淋浊《校注医醇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