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泻

《活幼心书》书籍目录

吐泻者,乃挥霍扰乱之证。霍者吐,乱者泻。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此三才成式,日用常行,故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浮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在脐上一寸,名分水穴,分其清浊,传受得宜,则无吐泻之患。凡婴孩上吐不止下泻不停,皆因六气(六气者,筋骨血肉积气是也)未完,六淫(六淫者,风火暑湿燥寒是也)易侵,兼以调护失常,乳食不节,遂使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有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之分,要须详审。有数岁者,亦患此证。始自夏秋,昼近极热之地,解衣乘凉,夜卧当风之所,失盖感冷,阴阳相搏,气射中焦,名为霍乱。《活人书》用香薷散调治,以其能分别水谷,升降阴阳。又曰∶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详究治法,得非欲平中焦乎。又有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散化积,守胃散和中,必自安矣。钱仲阳议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详夫此理,乃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有小儿盛夏初秋,遇夜乘风,渴而饮水,过餐生冷果物,攻激肠胃,遂乃暴吐暴泻,传作手足俱痹,筋挛而痛,痛则神志不宁,以惊证治之误矣。所谓筋遇寒则引缩,又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因内伤生冷冻饮料食,外感风邪,吐泻交作,胃气固虚,不能养其宗筋,亦致挛急。此证口气温,面色惨,脉沉缓,再以手按两膝腕下,见筋缩而引于皮间,是其候也。治以理中汤,加附子半生半炮,水、姜熟煎,空心温服,更详虚实冷热为治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活幼心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活幼心书》书籍目录
  1. 吐泻《活幼心书》
  2. 吐泻《活幼心书》
  3. 吐泻《幼科发挥》
  4. 吐泻《友渔斋医话》
  5. 吐泻《幼科折衷》
  6. 吐泻《丹溪治法心要》
  7. 吐泻《扁鹊心书》
  8. 吐泻《医宗己任编》
  9. 吐泻《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0. 吐泻《周慎斋遗书》
  11. 吐泻《笔花医镜》
  12. 吐泻《明医指掌》
  13. 吐泻《也是山人医案》
  14. 吐泻《幼幼集成》
  15. 吐泻《保幼新编》
  16. 吐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7. 吐泻《陈氏幼科秘诀》
  18. 吐泻《古今医案按》
  19. 吐泻(单吐单泻)《幼科释谜》
  20. 吐泻《万病回春》
  21. 吐泻不治症《寿世保元》
  22. 吐泻《古今医鉴》
  23. 吐泻发斑《中医词典》
  24. 吐泻《医学正传》
  25. 吐泻概说《儿科要略》
  26. 吐泻《临证指南医案》
  27. 吐泻后方治《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8. 吐泻《寿世保元》
  29. 吐泻互作《中医词典》
  30. 吐泻《张氏医通》
  31. 吐泻黄胆《金匮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