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源总论

《保幼新编》书籍目录

小儿之病,皆出于热,何也?盖男多肾火,女多肝火,肾有火则精热,肝有火则血热。小儿禀受父母之精血而成胎,故小儿之病,皆由于胎热也。

经曰∶热生风。又曰∶热生痰。盖胎热挟风上升则为头疮、 耳、齿疳、雀目之证;外散则为丹毒、瘾疹、遍身胎肿之证。胎热挟风与痰而流注于头项、胸背、腋胁、肢节,则为瘰 、瘿瘤、走马、飞□、痰厥、不仁、不遂、龟胸、龟背之证。风痰火乘虚(气□所虚,邪□凑焉)。而聚合于五内,则为急惊(实热)、慢惊(虚热)、狂(实热)、癫(虚热)、痫、钓、 (柔)、痉(强)、疝、淋、浮、胀之证。是以胎热变生六证(风、热、痰、火、燥、湿),六证养成百病,百病根委不过曰胎热而已(热生痰者,热多则津液煎熬而成痰也)。

凡小儿禀气有虚实。气实则热亦实,气虚则热亦虚。虚热甚而痰多风小,则为慢惊(气虚则热愈增势,热甚则痰愈增势);实热甚而痰少风多,则为急惊。凡治急惊,先以清热为主;治慢惊,先以补气消痰为主。

惊有三证∶急惊、慢惊、慢脾风也(眼半开半合,将成脾风之候。惊风三次复发则为痫也)。

惊有八候∶一搐(臂肘伸缩)、二搦(十指皆合)、三掣(势如提掣)、四颤(头身颤动)、五反(身首反张)、六引(手如挽弓)、七窜(目直上窜)、八视(晴露斜视)。

搐有五证∶身热力大者,急惊;身冷力小者,慢惊;仆地作声,醒时吐沫者,痫;头仰视者,天吊;角弓反张者,。

脾风有五证∶头虽热,眼珠青白而足冷;头虽热,或腹胀而足冷;头虽热,或泄泻而足冷;头虽热,或呕吐而足冷;头虽热,或渴而足冷者,脾风之候。(凡头热足冷者,皆真元不足,而虚热上升之致)

惊搐无声者,顺;有声者,逆。男为阳属木,故发搐之时,左视水位(肺)则无声,右视金位(肺)则有声。女人反是。盖金木相击故也。

心主惊,实则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心气热则合面而卧;热实则仰卧目上窜,舌强不能语,虚则困卧惊悸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大叫,呵欠,项急,烦闷。甚则两 俱紧,不转目睛,发惊切牙,手循衣乱捻物,身强反张。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泄泻赤黄色,不思饮食,睡不露睛;虚则吐泻白色,睡露睛或有痰。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或渴,虚则哽气长,出气短,唇白色。

肾主无虚,实则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虚劫神气不足,目中白睛多,颅解颅开,面色 白。肾虚者下窜,或胫寒足热,不喜覆衣。

五脏传变皆痰为患,盖痰乃风苗,火静则伏于脾,火动则壅于脾,痰火交作则为惊风,结滞则为痫、钓,来去则为泻青,皆由脾湿而成。(保元汤,加白芍药以养血,为使。乃慢惊之养剂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保幼新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保幼新编》书籍目录
  1. 小儿病源总论《保幼新编》
  2. 小儿病多属肝脾二经《明医杂着》
  3. 小儿病症《外科全生集》
  4. 小儿病《备急千金要方》
  5. 小儿补肾论《景岳全书》
  6. 小儿并非成人简单的缩影《儿科学》
  7. 小儿哺乳宜慎择论《幼科折衷》
  8. 小儿表热《中医词典》
  9. 小儿不尿《回生集》
  10. 小儿遍体痒《古今医统大全》
  11. 小儿不宜服凉药《古今医统大全》
  12. 小儿变蒸秘方《华佗神方》
  13. 小儿不宜服热药《古今医统大全》
  14. 小儿变蒸论二首《外台秘要》
  15. 小儿部《本草易读》
  16. 小儿变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7. 小儿部《神应经》
  18. 小儿变蒸《中医词典》
  19. 小儿部《外科大成》
  20. 小儿变蒸《圣济总录》
  21. 小儿藏衣法五首《外台秘要》
  22. 小儿闭证《中医词典》
  23. 小儿察色法《中医词典》
  24. 小儿鼻塞秘方《华佗神方》
  25. 小儿常安《活幼心书》
  26. 小儿鼻塞方四首《外台秘要》
  27. 小儿常安《活幼心书》
  28. 小儿鼻塞《圣济总录》
  29. 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手穴手纹诊治》
  30. 小儿鼻衄《圣济总录》
  31. 小儿潮热《圣济总录》

《保幼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