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小儿腹痛,多是乳食所伤,盖有积则气不宣通而痛也)
消食散(治食积腹痛)
白术(陈壁土炒,二钱半) 麦芽(炒) 缩砂(炒研) 山楂肉(炒,各一钱) 橘红(无则代入陈皮) 香附米(便炒) 神曲(姜炒) 青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如气不足,加人参三分。
如夹痰,加贝母(去心,姜炒)一钱。
如冷热食积未分,服苏合丸降气则即愈。
六神散(此剂通治寒腹痛。小儿下夜半曲腰而啼者,寒腹痛。其症面青白,口有冷气,手足冷,腹亦冷)
白茯苓 白扁豆(炒,各二钱) 人参 白术 山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七分) 姜三 枣三
此方加香附子(便炒)七分,行气尤妙。
如夹痰,加茴香(酒炒)、川楝肉(炒)、山栀子(炒黑)、没药各七分。
如夹蛔,加苦楝根一钱,槟榔五分。
导赤散(此剂通治热腹痛。小儿上夜半仰身有汗而啼者,热腹痛。其症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亦暖)
生地(姜炒) 木通(去节) 软芩(酒炒) 甘草(各七分) 竹叶(三片)
一方∶腹热宜温散,人参、白芍药(酒炒)、甘草(炙)香附米(便炒)各四、五分,干姜(炒)少许,煎服亦效。
苦楝根汤(小儿虫腹痛,十居八、九。其症心腹痛,叫哭,倒身扑手,呕吐清水涎沫,面色青黄,时止时作,口唇紫黑者,蛔厥)
一方∶榧子留内皮烂捣,和清,望前连服。
一方∶蚯蚓粪烧 浸水,去滓,温服,止痛。
寸白虫、苦楝根亦主之。一方,服榧子(服法上同)。
乳香散(小儿曲腰乱啼无泪,面青白,唇黑股冷,或大便色青不实,盘肠内吊为□)
一方∶滚数沸调乳、没末服之,立效。
一方∶急煎葱白,淋洗腹部。又葱熨脐腹,良久尿出痛止。
如上下腹痛,川楝肉(炒)一、二钱煎服。
如环腹痛,酸枣仁(去皮尖,炒研)一、二钱煎服。
如小儿有 疝,下焦触冷,疝气上升而腹痛,川楝肉(炒)、茴香(猪胆汁炒)各一钱,干姜(炒黑)三分煎服,奇效。
疝,睾子浮火,碧梧桐叶浓煎温洗,极验。
石膏平胃散(小儿饮乳后即发痛者,盖乳母胃热之致,令乳母宜服此剂)

- 腹痛《保幼新编》
- 腹痛《盘珠集胎产症治》
- 腹痛《女科证治准绳》
- 腹痛《金匮钩玄》
- 腹痛《女科证治准绳》
- 腹痛《急救良方》
- 腹痛《女科证治准绳》
- 腹痛《伤科汇纂》
- 腹痛《陈氏幼科秘诀》
- 腹痛《也是山人医案》
- 腹痛《伤寒指掌》
- 腹痛《慈幼便览》
- 腹痛《伤寒括要》
- 腹痛《史载之方》
- 腹痛《儿科学》
- 腹痛《痘疹心法要诀》
- 腹痛(产后)《金匮悬解》
- 腹痛《痘疹心法要诀》
- 腹痛(附腹中窄狭)《医学入门》
- 腹痛《医效秘传》
- 腹痛(附脐痛)《医述》
- 腹痛《邵兰荪医案》
- 腹痛(妊娠)《金匮悬解》
- 腹痛《厘正按摩要术》
- 腹痛(余见心痛)《针灸资生经》
- 腹痛《中医内科学》
- 腹痛(中脐及脐上下痛同考)《评琴书屋医略》
- 腹痛《中医内科学》
- 腹痛不已《疫疹一得》
- 腹痛《幼科折衷》
- 腹痛大小总论合参(附腹中诸病)《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