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
(腹疳见疳积门。此症由脾胃虚气攻而作也)
消胀散(此方治儿胀之圣剂。累试辄效)
萝卜子 苏梗 干葛(各七分) 陈皮 白术 枳壳(麸炒) 甘草(各五分)
如气虚,加人参二、三分。
如气急,加苏子、葶苈子各五分,沉香三分。去白术(盖白术能闭气故也)。
如引饮,倍入干葛,加天麻粉七分。
如腰上浮肿,加藿香五分。
如胁痛面黑(是气鼓),去白术加青皮五分。
如胁满,小腹胀痛,身上有血线(是血鼓),加当归、芍药(酒炒)各七分,牡丹皮、红花各三分,去白术。
如嗳气作酸,饱闷腹胀(是食鼓),加山楂肉(炒)、神曲(姜炒)、半夏(炒)各七分,去白术。
如饱腹胀满,有块如鼓(是痞鼓),加山楂肉(炒)、神曲、半夏(炮,姜炒)、当归尾、鳖甲、山枣仁、玄胡索(醋炒)各七分,青皮三分,去白术。
如因胎肿,毒瓦斯入腹成胀,加连翘、牛蒡子、荆芥穗、茹片各七分。
如因疟母成胀,加柴胡、鳖甲、玄胡索(醋炒)各七分,槟榔、浓朴(姜炒)各三分。
如触湿成胀,加木通(去节,一钱),苍术(七分),泽泻(五分)。
如疳积成胀,加山楂肉(炒)、神曲(姜炒)各七分,黄连(姜炒)、青皮各五分。
如气郁成胀,加香附子(便炒)、浓朴(姜炒)各七分。
凡浮胀,总作虚治之,以参、术为君,陈皮、茯苓为臣,黄芩、麦门冬为使,少加浓朴、大腹皮,以消胀气。气陷,加升麻、柴胡各三分,提之为妙,以治肿胀之大经大法也。
如虚胀,胡椒、全蝎各四十九个作末,糊丸粟米大,米饮下七、八丸,名榻气丸。
如头热腹胀而足冷者,脾风之候,补脾益真汤主之。

- 腹胀《保幼新编》
- 腹胀《金匮钩玄》
- 腹胀《女科证治准绳》
- 腹胀《女科折衷纂要》
- 腹胀(胸胁胀附 心胀 余见心腹满胀)《针灸资生经》
- 腹胀《胎产指南》
- 腹胀肠鸣切痛《圣济总录》
- 腹胀《扁鹊心书》
- 腹胀第四十五问《婴童百问》
- 腹胀《松峰说疫》
- 腹胀腹痛《景岳全书》
- 腹胀《急救广生集》
- 腹胀腹痛《医述》
- 腹胀《万病回春》
- 腹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腹胀《保婴撮要》
- 腹胀候《诸病源候论》
- 腹胀《济阴纲目》
- 腹胀候《诸病源候论》
- 腹胀《普济方·针灸》
- 腹胀黄肿《奇效简便良方》
- 腹胀《证治准绳·女科》
- 腹胀简便方《幼幼集成》
- 腹胀《张氏医通》
- 腹胀解《儿科萃精》
- 腹胀《证治准绳·幼科》
- 腹胀禁用攻泻论《叶选医衡》
- 腹胀《证治准绳·幼科》
- 腹胀雷鸣方三首《外台秘要》
- 腹胀《幼幼新书》
- 腹胀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