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风痰。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曲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疼,且滋肾水。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泻,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漏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证,则骨碎补。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玄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尝闻款冬花润肺,祛痰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治疮疥之资。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乃若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香港脚并水肿。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 ;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桔核仁治腰疼疝气之 。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子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 ;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蔺花治疝而有益。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更宜参《图经》而默识也。

- 温性《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温邪上受解《温病正宗》
- 温血《中医词典》
- 温邪上受《中医词典》
- 温血《本草求真》
- 温邪上受《中医名词词典》
- 温巽桥二令媳产后胁胀痛白带如脓《孙文垣医案》
- 温邪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 温巽桥子妇滞下《孙文垣医案》
- 温邪犯肺《中医词典》
- 温阳《中医词典》
- 温邪犯肺《中医名词词典》
- 温阳救逆《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 温邪《中医词典》
- 温阳利湿《中医词典》
- 温邪《中医名词词典》
- 温阳利湿(化气利水)《中医名词词典》
- 温下《中医词典》
- 温养《中医词典》
- 温下《中医名词词典》
- 温养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 温瘟不同论《时病论》
- 温药下法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尿毒症《名师垂教》
- 温胃饮(新方)《虚损启微》
- 温液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温胃汤《脾胃论》
- 温一渠内人血虚咳嗽《孙文垣医案》
- 温胃汤《备急千金要方》
- 温疫《中医名词词典》
- 温胃建中《中医词典》
- 温疫《古今医鉴》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作者:李东垣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1年—1368年
- 序
- 卷一总赋
- 卷二
- 主治指掌
- 卷二用药须知
- 卷三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