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

《本草害利》书籍目录

〔害〕大热纯阳,其性浮多沉少。若内真热,而外假寒,阴虚内热,血液衰少,伤寒,温疫,热霍乱,阳厥等症,投之靡不立毙。谨列其害于后。医师令命,宜深凿之,亦人之大幸也。凡病患一见内热口燥,咽干口渴,渴欲引饮,咳嗽痰多,烦燥,五心烦热恶寒,阴虚内热外寒,虚火上攻齿痛,脾阴不足,以致饮食无味,小便黄赤短涩及不利,大便不通或燥结,腹内觉热闷,喜饮冷浆及鲜果,畏火及日光,兼畏人声及木声,及虚阳易兴,梦泄不止,产后发热,产后血行不止,及恶疮臭秽,小产憎寒壮热,中暑厥晕,阴虚头晕,中暑暴泄,利下如火,赤白带下,小儿中暑伤食作泄,小便短赤,口渴思饮,血虚腹痛,按之即止,火炎欲呕,外类反胃而恶热焦烦,得寒暂止,中热腹中绞痛,中暑霍乱吐泻,或干霍乱,或久疟寒热并盛,或赤白浊,赤白淋,尿血便血,血崩,吐衄,齿衄,舌上出血,目昏神短,耳鸣盗汗,汗血,多汗,恶热,老人精阳痿,少年纵欲伤精,以致阴精失守,妇人血枯无子,血枯经闭,肾虚小便余沥,血虚大便燥结,阴虚口苦,舌干,心经有热,梦寐纷纭,下部湿热,行履重滞,湿热痿痹,湿热作泻,湿热香港脚,小儿急惊内热,痘疮干焦黑陷,痘疮火闭不出,痘疮皮薄娇红,痘疮因热切牙,痘疮挟热下利,痘疮余毒生中风僵仆不语,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中风痰多神昏,一切痈疽未溃,金疮失血发痉,血虚头痛,偏头风痛,以上男女内外小儿约数十症,属阴虚及诸火热,无关阳弱,亦非阴寒,法所均忌。倘误犯之,轻变为重,重者必死。临症施治,宜谨审之!世徒见其投之阳虚之侯,服之功效甚捷,而不知其用之阴虚如上诸病,亦复下咽莫救,枉害人命,可不慎诸。

好古云∶用附子补火,必防涸水,若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易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

〔利〕甘辛热,入脾肾,通行诸经。补元阳,益气力,坚筋骨。治心腹冷痛,寒湿痿 ,足膝瘫痪,坚瘕症积。能坠胎,热而善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禀雄壮之质,有斩关之能;引补气药,以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以驱在表之风寒;引温运药,以逐在里之冷湿。退阴益阳,祛寒湿之要药也。生附子,毒紧功烈。附子尖,宣吐风痰,其性锐达。制川乌,性稍缓于附子。生川乌,毒紧功烈。制天雄,辛热入肺肾二经,除寒湿痿 ,强阳壮筋骨。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

〔修治〕十一月播种,春苗生,九月采根者乃佳。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旁而生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附而长者,为天雄;阳而尖者为天锥附;附而上出者为侧子;附而散生者,为漏蓝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专附名也。川产为胜,土人以盐腌之,则减其性。陕西出者名西附,体坚而外皮光洁;四川出者名川附,体松而外皮多细块,以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顶大者良。煎甘草汤,浸令透,然后切片,慢火炒黄,而干放泥地上出火毒。有用水浸、面裹、煨令发折,则虽熟而毒仍未去,非法之善者。有用黑豆煮者,有用甘草、盐水、姜汁童便煮者,恐煮之气味煎出,其力尤薄。且制之不过欲去其毒性耳,若用童便,是反抑其阳刚之性矣。尤非法之善者。惟用甘草汤泡浸,则毒解而力不减,尤为尽善矣。市医淡漂用之,是徒用附子之名尔。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害利》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害利》书籍目录
  1. 制附子《本草害利》
  2. 制风化硝法《古今医统大全》
  3. 制附子法《古今医统大全》
  4. 制方之法《汤液本草》
  5. 制附子法《外科正宗》
  6.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医学读书记》
  7. 制附子法《外科选要》
  8. 制方和剂治疗大法《冯氏锦囊秘录》
  9. 制附子秘法(华佗制附子)《华佗神方》
  10. 制方法《医学启源》
  11. 制甘草法《外科理例》
  12. 制方大法《伤寒法祖》
  13. 制古铜钱法《古今医统大全》
  14. 制方大法《医学纲目》
  15. 制寒食面法《外科正宗》
  16. 制法备录《古今医统大全》
  17. 制旱莲椹子膏《古今医统大全》
  18. 制定康复计划的一些原则《康复医学》
  19. 制黑鱼胆法《重订囊秘喉书》
  20. 制定锻炼计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制红粉法《奇方类编》
  22. 制订《制剂规范》《医院药学》
  23. 制喉枪法《外科全生集》
  24. 制灯芯法《古今医统大全》
  25. 制琥珀法《重订囊秘喉书》
  26. 制灯草灰法《重订囊秘喉书》
  27. 制化《中医名词词典》
  28. 制炒诸药《外科选要》
  29. 制化《中医词典》
  30. 制炒诸药《外科正宗》
  31. 制环方《毓麟验方》

《本草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