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害〕其性轻扬善散,发表最速,若表虚自汗,饮食劳倦杂病;自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痘疮倒靥,不因寒邪所郁,而因热甚;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类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汗多亡阳,能损人寿,戒之戒之!春深夏日,以至秋初,法同禁。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伤营见证者宜之。若非冬月,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风伤于卫等症,虽发热恶寒,不头痛身痛而拘急,六脉不浮紧者,皆不可用。虽可汗之症,亦不宜过剂。汗为心液,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大患。
中牟产麻黄,地冬不积雪,其性热可知。
〔利〕苦辛温,入心、肺、膀胱、大肠四经。专司冬令寒邪,头疼身热脊强,去营中寒邪,泄卫中风热,轻可去实,为发散第一药。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二药皆轻扬升发,而所入不同,疮家用生麻黄,与甘草等分,或配犀角地黄汤,或配竹叶石膏汤,或配大生地,能令人不出汗,使脓水走多,其愈乃速。误用者,熟地解之,一两解一钱。麻黄根节,能止汗,其性走表,能引诸药至卫,而固腠理。
〔修治〕今荥阳中牟者为胜,立秋后收茎阴干,其根皮色黄赤近尺者用之,折去节根,水煎十余沸,以竹片掠去上沫,沫令人烦。或用醋泡,或蜜炙则和,亦有生用,须煎去沫。

- 麻黄《本草害利》
- 麻黄《本草择要纲目》
- 麻黄《本草害利》
- 麻黄《本草分经》
- 麻黄《本草害利》
- 麻黄《本草分经》
- 麻黄《本草撮要》
- 麻黄《本草分经》
- 麻黄《外科全生集》
- 麻黄《本草分经》
- 麻黄《药性切用》
- 麻黄《名医别录》
- 麻黄《药鉴》
- 麻黄《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麻黄《瘴疟指南》
- 麻黄《本草经解》
- 麻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麻黄《本草便读》
- 麻黄《药征》
- 麻黄《本草崇原》
- 麻黄《本草乘雅半偈》
- 麻黄《本草思辨录》
- 麻黄《滇南本草》
- 麻黄《轩岐救正论》
- 麻黄《本草图经》
- 麻黄《中药学》
- 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麻黄《得配本草》
- 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麻黄《本草从新》
- 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